元杂剧繁盛之内部成因.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杂剧繁盛之内部成因.doc

元杂剧繁盛之内部成因   摘要: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艺术,元杂剧无论是艺术形式的完美,还是思想内容的深邃,都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已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任何艺术的发展、繁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多种艺术成果基础上才能发展成熟起来。元杂剧的繁荣,除了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外,还有其内部基本因素的发展与完善。本文旨在探讨元杂剧繁荣的内部成因。   关键词:元杂剧;繁盛;内部成因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7-0026-03      我国戏剧史学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元代是我国戏剧艺术空前活跃的时代。据文献记载,当时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八十多人,杂剧作品达五百余种,出现了许多杂剧艺术创作的团体和许多戏剧活动场所,成为我国古典戏曲史上第一个高峰。元杂剧的繁荣,有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但从戏曲艺术自身发展、繁荣的成因看,必然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元代杂剧是继承和发展了前代歌舞、百戏等传统艺术的成就,尤其是直接吸收宋杂剧、金院本的舞台艺术成果而发展成熟起来的。因此,探究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应首先了解构成戏曲艺术的内部基本因素。      一、传统艺术形式的铺垫      1、歌舞艺术的发展   “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为戏曲艺术作的简练的描述,中国古代的歌舞乃是中国古代戏剧诸源之头。“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原始时代当然没有戏曲,但是在原始时代却已存在歌舞了。”可见原始时代的歌舞,是中国民间歌舞和民间表演艺术最初的传统。   《吕氏春秋》所载“葛天氏之乐”、《礼记?郊特牲》所载之“蜡辞”,这些原始艺术的表演形式都是有歌有舞。从内容上看,虽然带有相当的庆典和宗教色彩,却表现了原始人类的若干思想感情和愿望,也反映出歌舞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们认为歌舞可以娱神、娱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当阶级出现后,以往全民性的歌舞开始成为皇权及贵族所专有的艺术享受。统治者把歌舞音乐作为自身享乐的工具,同时利用歌舞音乐为自己歌功颂德以加强统治。从歌颂大禹治水的《大夏》到赞颂武王伐纣的《大武》,从内容看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随着歌舞艺术逐渐被宫廷所垄断,专职的音乐奴隶出现,宫廷音乐艺术得到发展。这种现象恰恰促进了歌舞艺术的发展,使其从简单的歌舞发展到汉代的相和大曲,一直到唐代燕乐大曲,达到其发展的高峰期,为戏曲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传统歌舞艺术基础上发展成熟的唐大曲,为北杂剧音乐的产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杂剧中吸收大量歌舞大曲音乐是非常明显的。如唐代有《六幺》歌舞大曲,宋代有《崔护六幺》《莺莺六幺》《五子高六幺》等杂剧;唐代有《梁州》歌舞大曲,宋代有《四僧梁州》《食店梁州》等杂剧;唐代有《薄媚》歌舞大曲,宋代有《错取薄媚》《郑生遇龙女薄媚》等杂剧;同样,唐代有《伊州》《渭州》《石州》等歌舞大曲,宋代也有多本杂剧采用它们的曲调。据文献记载,宋杂剧中名为《xx六幺》有20种,《xx梁州》7种,《xx伊州》5种,《xx薄媚》9种,《xx胡渭州》4种,《xx石州》3种之多。由此看出,元杂剧的歌舞艺术得益于唐宋大曲的发展成熟,戏曲因而也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      2、表演艺术的发展   “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中国戏曲的表演因素,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巫和优。前面说过,原始歌舞带有仪式、宗教等迷信色彩,常用于巫术、祭祀等活动,以乐神、乐人。巫即是“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虽然说巫以歌舞为职,然而在其所进行的仪式中,也具备一定的表演成分。“是则灵之为职,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如傩舞中以方相氏为核心的舞蹈者,即是扮演某种人物、戴着面具而舞,其所戴面具对于后世戏曲脸谱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简单的表演成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歌舞与表演的最初的传统,因此说“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   “优”是西周末年由贵族豢养的供其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优除了歌舞的本事外,还能模仿别人的言语行动。如《史记?滑稽列传》所载楚国的优孟,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宰相孙叔敖的穿戴动作及说话语气,以致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故从戏剧的角度来说,这和演员扮演角色、表演故事已经很接近了。优的技艺发展到后代“则间演故事”。随着秦汉封建大一统的建立,戏曲表演形式在逐渐成型。“从汉至唐将近千年的时间里,中古戏剧形态以角抵戏、歌舞戏和参军戏为标志,活跃在宫廷和民间的演出活动当中。”   汉代的百戏,是民间演出的歌舞、杂技、武术、戏曲等杂耍、娱乐节目的总称。其中的角抵戏形式为戏曲史家所注目,被一些史论家判定为戏剧形式确立的标志。角抵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