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觉研究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知觉研究综述.doc

元知觉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141-01   摘要:主要回顾了元知觉的研究现状包括概念、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关键字:元知觉;元知觉准确性      一、元知觉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提出      元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认识。例如,李明认为陈红对李明的评价是开朗的。1902年Cooley提出的镜像自我的理论认为,自我只有在社会互动中才能产生,其中想象起到重要作用。他用“镜像自我”来说明自我知觉的形成,它包括三个方面:①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②个体想象对自己形象的评价。③上述两方面结合便产生自我感受或自我知觉。镜像自我是指个体认识他人如何感知自己的观念,这种观念被称为“元知觉”。Laing,Phillipson和Lee在1966年正式提出元知觉的概念。      二、元知觉的理论模型      Kenny和Depaulo提出了元知觉形成过程的四种模型,它们分别是:   自我-理论模型(self-theory Model ):这种模型是指人们认为不管他们在特定场合的行为表现怎样,他们的人格特点都是很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元知觉来自知觉者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简单地相信别人眼中的他和他眼中的自己是一样的。   自我-判断模型(self-judgment model ):这种模型是指人们基于他们的人际行为来知觉自己,并假定他人也以同样的方式来知觉他们。   直接观察模型(direct observation ):这种模型是指人们观察自己的行为然后直接假定他人会判断这种行为是他做的。这种模型中,人们的行为影响他们的元知觉,但并不影响他们的自我知觉。比如,人们可能会意识到某种行为能引起他人特定的反应,但他们并不认为这种行为能反映他们的人格。直接的观察模型和自我一理论模型间的差异就在于人们在判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时是否能忽略他们的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 )。如果忽略了他们的自我知觉就符合直接的观察模型。   反馈模型(feedback model ):这种模型是指人们观察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然后基于这些反应来知觉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三、元知觉的研究方法      元知觉准确性的标准。元知觉的研究采用相关系数表示元知觉准确性,即把元知觉评定数据与他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例如,Thomas E. Mslloy等人的研究把元知觉评定数据与他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用此相关来表示元知觉的准确性。   元知觉判断的形式。元知觉研究大部分采用评定法。评定法指知觉者评定其知觉对象拥有的某种特质的量。此方法通常要为知觉对象设计一个量表,在这个量表中用数字来表示人格特质的水平,知觉者在评定时就要赋予适合知觉对象的数字。五因素人格特征量表提出后,评定法得到更广泛应用。评定法是当前元知觉准确性研究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四、元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1.个体间熟识程度对元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个体之间的熟悉程度能够调节元知觉准确性。Kenny对以往研究发现,除去对外倾性的元知觉准确性以外,熟悉程度比较高的个体之间的元知觉准确性水平要高于熟悉程度比较低的个体间的元知觉水平。随后的一些研究证实了Kenny的结论。Malloy,Albright,Kenny等人研究发现,熟悉程度很高的个体间(朋友、亲人、同事)的元知觉准确性程中等水平。Levesqued的研究发现,熟悉个体之间(同班同学)的元知觉准确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Cook和Douglas发现青少年和儿童对父母的元知觉准确性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Felson评价了儿童对母亲、父亲以及老师对自己的学习、体育和社会地位的元知觉。结果发现,儿童的元知觉与父母和老师的评定之间的相关性到达显著水平,即熟悉程度比较高的个体之间的元知觉评价更准确。Chan, Tina Fung和George Mason U.研究发现个体之间的交往水平对印象的元知觉准确性的主效应显著,即交往水平影响元知觉准确性。但是相关研究中存在不一致的结论。Albright和Malloy研究发现,熟悉程度较低的个体之间的元知觉准确性也很低。Funder的研究证明熟悉程度较低个体之间的元知觉准确性与陌生个体之间的元知觉准确性差异并不显著。   2.网络中介对元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近些年来,网络已经是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因此探讨网络交流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变得越发重要。最近的研究均通过比较网络交流与面对面交流中元知觉准确性。例如,Brenda G . Hebert 和Jacquie D. Vorauer研究发现,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个体对写作技巧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