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传说.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大山人的传说.doc

八大山人的传说   明末清初,我国诞生了一位杰出的画家,他就是誉满中华、名扬海外的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号良月。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生于南昌,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卒于赣江边的歌草堂,终年八十岁。朱耷本是明皇族的宗亲,宁王朱权的后裔。朱权改封南昌后,在江西繁衍子孙八支,朱耷是弋阳王的七世孙。他家世居南昌,祖父朱多怔和父亲朱谋觐都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和画家。在家庭的艺术熏陶下,他从小喜欢诗词和绘画艺术,八岁就会作诗,十一岁便能作画,还能悬腕书写工整的米家小楷,为他的艺术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朱耷十九岁的时候,叛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崇桢皇帝在煤山上吊,明朝从此灭亡。明亡后,朝廷对明皇室宗亲十分苛严,派兵四出缉拿,逼得他们不得不改姓换名四处逃窜。朱耷兄弟二人怀着家国之痛,把“朱”字拆开,朱耷改叫“八大山人”,他弟弟改名“牛石慧”。二人奉母携妻儿弃家出走,循迹于奉新、新建、进贤等地的山林之中。后来,他的母亲妻儿俱死。于是他二十三岁便在奉新百丈山做了和尚。直到三十六岁时,清廷对明宗室的政策有所缓和,他才回到南昌,住在城郊创建清云圃道院,从此他由僧转而为道,与弟弟牛石慧在清云圃隐居了二十多年。六十二岁以后,他又退隐迁居到南昌城北的――歌草堂,贫困孤寂地度过了他的晚年。   他一生的许多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现选择数则介绍如下:      “摸周”吃墨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十月二十三日,南昌弋阳王府里张灯结彩,鞭炮连天。前来贺喜的达官贵人们进进出出,处处洋溢着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   原来,这天乃是王府七公子朱耷的周岁生日。按照南昌乡俗,孩子满周岁的这天,不论贫富都要郑重其事地举行一项乡俗活动――摸周。   所谓“摸周”,就是在孩子满周岁的时候,将各种物品摆在桌上或床上,让孩子随意去摸一样东西。据说摸到什么,就预示着孩子长大了会做什么事情。朱耷是弋阳王的七公子,摸周自然要格外热闹一番。   这天,弋阳王府经过一番准备,一切均已就绪。大厅正中的红木八仙桌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物品。有珍珠、玛瑙、金元宝,也有宝剑、如意、乌纱帽,还有琴、棋、书、画和文房四宝等物,只等小朱耷摸周完毕,便要入席喝酒了。   这时,弋阳王朱谋觐同夫人抱着刚满周岁的朱耷来到大厅之上。这小朱耷肥头大耳胖乎乎的,两只小手就像洁白的莲藕一样,十分逗人喜爱。夫人把小朱耷放在桌子上说:“耷儿,这些东西都是给你准备的,你要什么就摸什么吧!”   众贺客们也跟着凑热闹,有的说:“七公子,摸顶官帽子,长大了好做官。”有的说:“七公子,摸个金元宝,长大了发大财。”   小朱耷坐在八仙桌上,看到这么多东西,两只小眼睛滴溜溜转个不停。他东摸摸,西摸摸,然后伸手一抓。大伙都把目光集中到他手上,只见他抓到的不是官帽子,也不是金元宝,而是一只毛笔和一块徽墨,接着,他又把墨放到嘴里去吮吸,弄的满嘴是墨,口里还咿咿呀呀的说:“爸爸,画……画!”   大伙见了,连忙说:“恭喜,贺喜!”   原来,他的父亲作画时,母亲常常带他在身边观看,所以他只挑熟悉的东西去抓。他父亲见他摸到了笔墨,高兴得哈哈大笑,说:“摸的好,摸的好!我儿不爱金钱爱文墨。”   众贺客立即纷纷附和说:“是啊,王爷,七公子将来必定满腹经纶,大有出息啊!”   这时,他父亲正在兴头上,于是吩咐道:“纸墨侍候!”   家人连忙收掉了桌上的东西,拿来了一张宣纸和一方砚台,端放在桌上。这刚满周岁的孩子哪里会画画呢?只见小朱耷抓起笔就在纸上乱涂乱划,弄得纸上东一团墨,西一团墨。大伙只是觉得小朱耷天真可爱,模仿性很强而已,但是,他的父亲却把它挂了起来,风趣地说:“你们看,这不是一幅稚拙的山水图么?那高的是山,低的是水,黑的是石,白的是云啊!”   经他这么一说,大家再细细辨认一番,还真的有点像呢!      观荷习画      朱耷的成长,是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他十一岁那年,父亲拿了一幅元代画家王冕的《雨荷图》要他临摹。父亲交待完毕,就访友去了。朱耷接过《雨荷图》来到自己书房,把它挂在墙上认真进行观察,细细揣摩画中的意境和技法。只见画上雨后荷池中的水更碧,叶更翠,花更鲜。那满池的荷花亭亭玉立,荷叶上的雨珠晶莹透亮,滚滚欲滴,真是画得好极了!   观察之后,他铺开纸,研好墨,正要提笔临画时,忽听窗外传来:“哎呀,荷花已经凋谢了”的叹息声。他不由放下笔来,走出书房,来到王府花园观看荷花。他站在荷池边仔细观察残荷的花、茎、叶的形态。忽然,他的眼睛一亮:王冕画的是《雨荷图》,我何不画一幅《残荷图》呢?想到这里,他连忙拔腿跑回书房,搬来了笔、墨、纸、砚,坐在荷池边写起生来。   傍晚,他的父亲访友回来,一见面就问:“你的《雨荷图》画好了没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