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浙科版必修二生物的进化整合提升课件(20张).pptx

2016-2017学年浙科版必修二生物的进化整合提升课件(20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浙科版必修二生物的进化整合提升课件(20张).pptx

章末整合提升;;梳理知识 构建纲要;;整合重点 提升技能;方法一 自然选择与进化性变化的发生 典例1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 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材料;由图示可知:使用农药后,生物与环境间存在斗争,结果是不能抗药的个体大量死亡,从而出现A→B的变化;生存下来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继续繁殖、产生抗药的变异性状,再经过农药的选择,久而久之,抗药性害虫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农药仅仅起了选择作用,它并不能引起抗药性变异的产生。 答案 D;1.在研究种群的遗传和进化时,不仅要考虑个体的遗传结构,更应该考虑基因在种群的相继世代中的传递和分配,以及种群基因型变化的规律。 2.种群的变异性 生物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在一个种群中,可以产生的基因型的数目是十分巨大的。种群中存在的这些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3.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4.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自然选择使具有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变异性状个体被保留下来,导致生物的适应性进化。;;;3.通过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若A%=p,a%=q,p+q=1,则AA%=p2,aa%=q2,Aa%=2pq。 (2)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范围:在随机交配的无限大的群体中,没有突变、自然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干扰。虽然此定律是在较为理想的条件下适用的,但在自然界中群体都是很大的,个体间的交配一般也接近于随机,所以遗传平衡定律基本上普遍适用。;迁移训练;解析 从假说甲所示的图示中可知:湖Ⅰ和湖Ⅱ尽管存在地理隔离,但其中出现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都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从假说乙的图示中可知: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了一起;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是同一物种;假说甲中所示出现的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其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然选择作用而非地理隔离。 答案 A;;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二者选择的标准不同,目的不同。人工选择的标准为“是否对人类有利”,对人类有利的基因或性状保留下来,不利的被淘汰,该性状对生物的生存不一定有利;而自然选择的标准为“是否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性状(或基因)就保留下来,不利的就淘汰。如野鸡飞翔能力强,产蛋率低,但较强的飞翔能力有利于其逃避敌害,即有利于生存;家鸡飞翔能力极差,产蛋率很高,善飞但产蛋少的家鸡肯定要被淘汰。可见,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明确目的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2)联系:二者都使被选择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新物种的形成;进化的结果;本课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