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法考点剖析
劳动法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的定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94年7月5日通过
·劳动法上的劳动(特征):履行法律义务、基于劳动合同关系、有偿性、职业性、从属性
·劳动法的渊源: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例如,甲建筑公司在为某企业施工时,甲建筑公司的乙职工不慎掉落一工具,将其同组的丙职工砸伤。此例中,甲公司与乙、丙之间的关系属于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甲公司和某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乙丙之间的关系,不受劳动法个调整。
·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符合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
用人单位是生产资料所有者或者经营管理者,在我国,包括各种性质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特定范围劳动用工关系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如民办学校)、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等。
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劳动关系是按照平等协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劳动关系一旦确立,劳动者必须进入用人单位,使自己的劳动力归用人单位支并服从指挥听从调配。
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劳动关系的种类
(1)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可划分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
企业劳动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劳动关系,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关系是我国近年来才出现的劳动关系。
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分为国内劳动关系和国外劳动关系。
以劳动关系表现形式为标准,分为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最具实践意义
非全日制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派遣法律关系等都是非典型劳动法律关系。
* 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
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
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
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
1.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公务员法;2.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工勤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3.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以外的其他社会团体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
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另外,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雇佣军属于调整范围)、家庭保姆(劳务关系,民法调整)、自然人用工(劳务关系,民法调整)等性质的劳动关系仍不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的范围。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
i.进一步缩短劳动时间并扩大适用范围:英国《十时间法》
ii.改善劳动条件的一些规定
iii.出现工资保障法律:新西兰1894年《最低工资法》是世界上最低工资立法的开端
iv.承认工会组织合法地位的法律:英国议会 废除禁止工人组织工会的法律
v.社会保险法:德国率先 1883年《劳工疾病保险法》
vi.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新西兰国家 1890年
中国劳动法的产生:1923年《暂行工厂规则》,标志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
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我国第一部劳动法典
国际劳动立法概况
首倡国际劳动法的思想家,主要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法国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系统地提出国际劳动立法主张的是大卫·李格兰。
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
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三方性原则”
“三方性原则”: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作出决定,以协商劳动关系。(政府、工会组织、用人单位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组织机构
最高权利机关:国际劳工大会
执行机构:理事会
常设机构:国际劳工局
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立法形式: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内容:核心劳动标准:结社自由权、集体谈判权、平等就业权、反对强迫劳动、禁止使用童工及男女同工同酬等。
劳动法基本原则
法律的基本准则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和执法的行为准则。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立法宗旨)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要求兼顾公平救助原则。公平救助原则,就劳动者而言,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险实现。
坚持劳动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pdf VIP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PDF VIP
- 2冷疗技术15课件讲解.pptx VIP
-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考核标准.doc VIP
- JJG 195-2019 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pdf VIP
- 专项治理整改落实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报告().pdf VIP
- TD∕T 1087-2023 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指南.pdf
- (完整word版)数独题目100题(可打印).doc VIP
- 0604-会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docx VIP
- 04.汉杂事秘辛.一卷.汉.阙名撰.明崇祯时期汲古阁刊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