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
食用苗 EDIBLEFUNGI 2007(4)
皮18%,蔗糖1%,石膏粉1%;③木屑棉子壳混合培养基:木
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 屑40%,棉子壳33%,麸皮25%,蔗糖l%,石膏1%;④玉米
芯培养基:玉米芯80%,麸皮18%,蔗糖1%,石膏粉1%。
1.3发菌管理将4个处理配方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各处理
孙勇 蒋继宏”陈凤美
单独配料,麸皮先同主料混匀,糖和石膏溶于水后加入培养料
(徐州师范大学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
内,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然后堆闷1—2h即可装袋。栽
摘要采用不同培养基对桦褐孔菌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其中3种配方可得到其菌核,并以桦木屑培养基产量最 干料重450 h,接种
g,套塑料颈圈,塞上棉塞,高压蒸汽灭菌2
高,平均于重为17.24g,生物学效率为3.83%,同时对人工 后移入发菌室床架上黑暗条件培养,培养温度25cc。待菌丝
菌核和野生菌核的体外抗肺癌细胞NcI—H460的活性进
生长至半袋时翻袋,去除杂菌感染袋,培养期间测量菌丝的生
行了测定。
长速度和满袋时间。
关键词桦褐孔菌栽培技术
1.4出核管理将快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出菇房,白天提供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7)04—00“一02
400—600
1)【的光照,配合通风处理,使昼夜温度变化在4~
15℃。10~20d即可出现小菌核。菌核出现在袋内的,能自行胀
桦褐孔菌[,加·肿沁06蜘uw(Fr.)Pdat]为多孔菌科(Po咖。一
rnce回褐卧孔菌属(P0r谊^印06m胁eoPe把矗)的药用真菌,是一 破菌袋,接种口生长的菌核能长出袋口。此时保持空气湿度
种具有开发前景的药用真菌【l’2捌;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人 70%~75%,不能太高,可防止露出的菌核发霉,同时,要注意
为采集频繁,野生桦褐孔菌菌核越来越少,为达到持续利用的 通风,控制温度在20~26℃。菌核生长的时间很长,可达一个
目的,我们对桦褐孔菌进行了人工袋料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 至一个半月。由于菌核挖出后的菌袋很易污染,只能采摘1
的效果闱。同时我们也对人工菌核和野生菌核的体外抗肺癌细 次,因而尽可能的让菌核生长。试验中,菌袋中菌核的采摘以
胞活性进行了分析比较。 生长时间为标准,菌核形成后45d采摘,采用随机抽样法对
各配方形成的菌核进行抽样称重。
1材料与方法
1.5菌核的处理和抗肿瘤活性测定方法将获得的菌核烘
1.1供试桦褐孔菌菌株和肿瘤细胞株桦褐孔菌【,抽加t凇 干至恒重,称量,取19,磨碎,乙醇浸泡7d后,过滤得醇提物,
干燥后称重。用DMSO溶解,测量的最终质量浓度为100斗咖L,
D62幻u泌∞.)Pdat】和肺癌细胞NCI—H460均由徐州师范大学省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提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