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篇一:关于中国古诗文解读方法的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中国古诗文解读方法的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学生在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一、背诵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背。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古诗文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理解不是很到位,毕竟古文与现在同样的白话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要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首诗,首先就要多读多背。背诵是孩子的天性,此时他们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然后每天上课时拿出2-3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讲诗歌大 致的意思或者是诗歌的写作特色。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 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二、字词教学 当然这背诵不用死记硬背,在背诵之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疏通字词,将整首诗的大致意思弄懂。古代诗歌对学生来说是陌生、遥远的,从诗的内容方面看,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或者事物,学生可能很少能接触到,特别是一些边塞诗;从诗的社会背景看,当时社会的复杂情况属历史范畴,学生还没有超越时空界限的本领;从诗的语言方面看,诗中好多字、词古今异义,如“走”、“但”、“坐”、“怜”等,再加上一些冷僻的词语,如“烟渚”、“遍插茱萸”,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的字词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字词句时,先对一些重点的词进行推敲教学,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文中“绿”字是诗眼,这个字究竟妙在何处呢?在教学时可以将诗人王安石推敲这个字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诗人开始用了“满”、“到”、“入”,后来才改成了“绿”字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把春天之色 写出来了,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使我们朗读时自然地产生一种“春意盎然”的画面。 三、培养兴趣 如果教师只是对于古诗文中的字词进行讲解,无疑十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生对此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兴趣却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愿意主动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此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了,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学校各方面的硬件设施渐渐齐全了,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比如说,就前面提到的《泊船瓜洲》,诗人究竟想要表达哪一种“绿”,想呈现怎样一种情景?当学生不能很好的想象出来时候,就可以用多媒体,将具体的情景图片或者简单的动画视频的形式呈现,创设这样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最直观的感受“绿意盎然”的春天。 四、体会意境美 古诗文中最难懂的便是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千古流畅的古诗文,用凝练的文字描绘出特定的意境。闻一多先生曾把诗的意境美、结构美、音韵美归纳为诗的三性。因此,引导学生进入并准确理解、想象诗文的意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画面结合起来,从而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可以使借景抒情,可以使托物言志,也可以是情景交融,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境。那么,究竟如何体会那种意境呢? 1.创情设境,带入境界 如《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名诗,写诗人登上鹳雀楼之所见所感,表达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因时代背景久远,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看电脑显示的插图,通过流动的画面向学生展示“白日依山尽”的情景,拓展学生的想象。诗的第二句“黄河入海流”,单就字面理解浅显易懂,但怎么感受黄河流向大海的气势呢?教师可以直接运用视频,让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