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doc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体会
【摘要】 目的 观察头针配合推拿 治疗 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头针配合推拿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痉挛指数评估。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26例患儿下肢痉挛指数降低7~10分者9例,降低4~6分者10例,降低1~3分者7例。结论 头针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 脑性瘫痪,痉挛/治疗; 头针/治疗应用; 推拿手法; 儿童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痉挛型脑瘫占脑瘫患儿的60%~70%[2]。笔者运用头针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26例,下肢痉挛状态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01~20080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儿科门诊痉挛型脑瘫患儿共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6个月至9岁。根据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上,重新修改和制定的新标准[3],按临床神经病学表现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其中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26例;股角、双侧腘窝角度变小20例;下肢尖足、足内翻16例;髋关节屈曲23例;踝阵挛24例;剪刀步态16例;足把握反射阳性24例;巴氏征阳性1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头针选穴 根据1984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上通过的《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选取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颞前斜线、枕下旁线,头部选穴:四神聪、太阳、率谷(焦氏头针晕听区、林学俭头针颞3针之一)、廉泉、印堂等穴[4,5]。
1.2.2 针刺操作 按照头针常规刺法及行针法选用28号1寸毫针,常规局部消毒,快速进针达到要求部位,太阳、印堂、廉泉采用斜刺,余诸穴采用平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操作,留针30 min,每日1次。
1.2.3 推拿治疗 运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点法、揉法、拿法、摩法、一指禅推法、抖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体质及痉挛程度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法治疗。每次40 min,每日1次,与头针配合治疗。根据康复评定信度(组内可靠性)[6],拟定治疗3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加拿大学者Levin和HuiChan根据临床的实际应用,提出的临床痉挛指数包括腱反射、肌张力、踝阵挛3个方面,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进行评定。0~6分为无痉挛0例;7~9分为轻度痉挛12例;10~12分为中度痉挛10例;13~16分为重度痉挛4例[6]。
1.4 预后与转归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26例患儿中下肢痉挛指数降低7~10分者9例,降低4~6分者10例,降低1~3分者7例。26例患儿均取得一定疗效。
2 讨论
脑瘫患儿脑部病变为非进行性,但周围神经及肌肉的病变则伴随其成长发育而存在[7],其主要病理形态学为周围神经末梢广泛脱髓鞘改变,束内神经元纤维数量减少,严重者神经纤维可坏死,且无神经元的修复与再生。目前对于脑瘫患儿的 治疗 主要是在末梢神经部位给予一定的刺激,不断从末梢感受器向中枢传入正常的感觉刺激,使神经纤维萌出新芽,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和通路,通过其他部位与途径代偿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伸进突触发生,以促进正常运动的建立,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头针是基于传统针灸学及 现代 解剖学、神经生 理学 、生物全息论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区域,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灵枢·邪气脏府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针灸大成》曰:“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窍……百脉皆归于头。顶中线、顶旁1线主治腰腿足瘫痪、麻木等病症;顶旁2线、顶颞前斜线主治躯干、上下肢瘫痪;枕下旁线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等,诸穴合用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及躯干运动具有反射性调节作用;配合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胆经率谷穴,任脉廉泉穴等,共奏健脑益智,调神通络的作用。”配合推拿局部治疗以疏通经络,使得患儿下肢痉挛程度明显改善。
临床发现,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行体针治疗时,因患儿过度紧张而加重痉挛程度,如若留针因患儿不能自控体位,而易致弯针、折针之危险。头皮针通过对头皮穴位以及相应反射区域刺激,既可以改善大脑皮质相应部位的血流量,以达到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全身症状的改善,又相对安全,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参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