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汤古方今用的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奔豚汤古方今用的体会.doc

  奔豚汤古方今用的体会 【关键词】 奔豚汤;清热降逆 奔豚汤方出《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原方组成:黄芩、葛根、李根白皮、半夏、生姜、当归、川芎、芍药、甘草。功能:清热降逆,和血调肝,主治肝郁化热所致奔豚证。笔者临床中紧紧抓着本方肝郁化热,气血上冲之特点,古方今用,广泛 治疗 肝胆、脾胃疾病和杂病,取得满意疗效。 1 血管神经性头痛   患者,退休教师,男,65岁,2+月前因发热、头痛、腮肿到我院就诊,西医按腮腺炎治疗1周后痊愈。1周后突发头痛,经多次治疗1月余,未见明显好转,转求中医治疗。刻诊:右侧头痛伴右耳痛,右耳上下拘急不舒,时发时止,头痛呈胀痛,痉挛痛,牵扯痛,自觉有一股灼热气,从右侧牙缝往头上窜,心烦,时腹微痛,喜深吸气,头颅CT、TCD颈椎片未见异常,BP 140/90 mm Hg,舌红苔黄,脉弦滑。诊断:偏头痛,肝胃郁热,邪犯清窍。给予舒肝清胃,降逆止痛。方选奔豚汤合清胃散加减:黄芩12 g,葛根15 g,桑白皮25 g,半夏15 g,生姜10 g,当归12 g,川芎15 g,芍药15 g,升麻5 g,生地15 g,丹皮12 g,羌活10 g,僵蚕10 g,酸枣仁15 g,甘草5 g,2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日3次。2日后复诊,头痛大减,心情愉悦,面部烧灼感消失。原汤去羌活、僵蚕、枣仁加钩藤,续进2剂后,述服药期间已未明显感觉头痛。偶见深吸气。上方去升麻、生地、丹皮加柴胡、枳壳、桃仁、红花,2剂后诸症皆平,随访2周未发。按:本例偏头痛为肝经邪热上冲所致,少阳肝经循下腹绕胃口上巅顶,肝热循经冲逆,则腹微痛,心烦,偏头痛。结合病史,患者1月前曾患腮腺炎,西医认为:腮腺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彻底,部分患者会并发睾丸炎、遗留神经痛。本例偏头痛从肝经入手与西医理论相吻合,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热循肝经上犯清窍,故患者自觉有一种烧灼感从牙缝往上冲,本例中紧紧抓住热气上冲之特点,用奔豚汤合清胃散二方合用。方中川芎用量是根据杜雨茂(《首批国家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治血管神经头痛之经验,川芎宜量大力猛,取常量效差。三诊加柴胡、枳壳合成四逆散,增加舒肝理气,解郁透出邪之力。 2 十二指肠溃疡   患者,女,35岁,2007年8月25日就诊,腹痛3年,反复发作,每年冬春秋季即发,常于夜间痛醒,药后好转,此次复发,2月余, 治疗 未见明显好转,肝胆胰脾超声未见异常,胃镜示胃十二指肠溃疡,刻诊:脐上偏右腹痛,中上腹压痛,脘痞,胃灼热,心烦易怒,反酸嘈杂,嗳气,干呕纳呆,舌红苔黄微腻,脉弦。诊断:胃痛。肝胃郁热,气逆痰阻,给予疏肝降气,泄热和胃。方选奔豚汤合代赭石旋覆花汤加减:柴胡12 g,枳壳10 g,黄芩12 g,葛根15 g,李根白皮25 g,半夏15 g,生姜10 g,当归12 g,川芎15 g,芍药15 g,赭石30 g,旋覆花12 g,党参15 g,吴萸3 g,黄连5 g,甘草5 g。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日3次,3日后复诊,嗳气干呕嘈杂反酸除,腹痛明显减轻,仍觉脘腹痛胃灼热,上方去吴萸、黄连,加木香、公英,续进30余剂,2月后复查胃镜:胃、十二指肠、食管未见明显异常。1年来该患者曾陪同家属、亲戚多次来我科看病,问及其胃病,一直未发。按: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诊断为胃痛,是上消化道黏膜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而发生的慢性溃疡。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使脾胃受伤,肝胃不和,久病可致气滞血瘀,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可概括地分为脾胃虚寒型和肝胃不和型两类。《中医内 科学 》教材将胃痛分为肝气犯胃和肝胃郁热两型。分别以胃痛胀闷攻撑连胁和胃痛灼热急迫,心烦易怒,口干苦为辨证眼目。从临床看,十二指肠溃疡肝胃不和型兼有胃痛两型症状特点更常见。本例紧紧抓住肝胃气逆上冲兼痰热郁结之特点,用奔豚汤降逆平冲,代赭石、旋覆花化痰清热,祛邪扶正取得满意疗效。 3 汗证   患者,女,76岁,退休职工。2007年10月9日就诊,汗出异常1+周,伴咳嗽3+天。患者就诊时自述患慢性胃炎8+年。近年来冬春季易复发,2周前胃病又发,自觉胁肋疼痛,嘈杂吞酸,脘腹胀满,经治疗后胃病好转,1周前突发剑下灼热、面赤、皮肤蒸热即大汗淋漓,由于频繁更换湿的内衣,3天前新增咳嗽咳痰,胸闷心烦。查BP 135/80 mm Hg;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随机GLU:6.5 mmol/L;X线片示: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院外体检资料示肾功及其他指标状况尚可。刻诊:咳嗽,气紧,急性病容,从胸、背部各抽出一条湿毛巾示出汗之多,出汗之前自觉胃灼热,面赤,继则全身皮肤蒸热,大汗出,汗后倍感胃中空虚,心悸,昼夜发作2~3次,发过一如常人。口干,心烦,尿赤,便秘,能食消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诊断:汗证,肝胃郁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