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丁仕伦都江堰要点
都江堰 余秋雨 导入 一位浙江余姚的小伙子走出了群山,这一走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走出来的,诚如他在《千年一叹》自序中说的: 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粗糙。 他就是文化散文作家余秋雨。 左上:鱼嘴堰 右上:飞沙堰 左下:宝瓶口 1.把握文章的对比手法,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学习重点、难点】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运用的对比。 一、探究文章的三处对比 都江堰与长城的对比 江水与海水的对比 李冰与上至秦始皇、下至普通官员的 官僚群体的对比 思考作者着重将它们进行了哪方面的对比,这些对比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或者说作者要突出什么呢)? 总结归纳: 都江堰与长城——突出“造福”。 江水与海水——突出李冰具有科“实践精神”。 李冰与上至秦始皇、下至普通官员的官僚群体——突出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突出李冰是一位“实践科学家”。 第一、第二处对比与第三处对比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总结: 前三小节是总分关系,第三处对比是总说部分,第一、第二处对比是分述部分。 《都江堰》中的三处对比,堪称匠心独运,作者这么写,目的是挖掘李冰的精神品质:一是造福于民的民本思想,二是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探究“李冰”现象的文化内涵: 余秋雨是一位感情充沛而又有哲理深度的作家,他并不满足于告诉我们李冰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还试图告诉我们李冰为什么能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请同学们在P83插图的下方,寻找李冰之所以成为“李冰”的原因。 一句话足以说明李冰能成为“李冰”的原因: “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 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田间老农的思维 ? 李冰毕竟不是“田间老农”,他是站在“田间老农”的立场上,为他们思考的“政府官员”,其实,“田间老农”只希望风调雨顺,而李冰考虑的最根本意义上的“风调雨顺”并不来自上天,而来自于统治阶层,为官者最大的任务是“滋润”、“濡养”…… 人类学的思考 新华社报道:在都江堰上游不远的地方,一个名叫“紫坪铺大坝”的工程正在开工…… 1975年8月板桥和石漫滩水库的垮坝事件,约26000人遇难,财物损失无数…… (潘家铮《千秋功罪话水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127-143)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的那句话:“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生命、三要发展生命。” 核物理学家詹克明的《世上本无害虫》,其实,世上也本无害“水”(如:都江堰的江水)、本无害“人”,关键看我们如何变“害”为宝。 人怎样对待生命、自然 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余秋雨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为官一任到底应该干些什么?如何向良心交出一份答卷?向民众交出一份答卷?这可能也是一种“人类学思考”吧。 焦裕禄 一九六二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当时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很严重,焦裕禄激起人民群众抗灾自救的斗志。 在除“三害”斗争中,焦裕禄关心群众, 带病实干,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 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温家宝)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大年三十还泡在村里,几年来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2009年11月6日,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因劳累过度去世,年仅46岁。 沈浩 探究文章的哲理语句: 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停地自我损耗,又不断地为损耗而再损耗。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 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李冰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 人类历史上的中兴与衰落都可以归结为官员有无“造福于民”的自信心。 在中国老百姓的宗教观念中,人界与神界并非不可逾越,为民造福,并且把造福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就升格为神了,这样中国的神界就充满了人性、人情。 第一,李冰是“风向标”,为官一任,或者为人一生,都应该懂得为他人谋点利益;第二,给当代人以思考“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第三,李冰的存在让我们感到精神天国原来那么贴近大地、贴近苍生,换句话说是“人皆可以为尧舜”。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确切地说,是通过都江堰工程来审视李冰,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精义。余秋雨在思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表达,他给出了答案——贴近苍生,造福万民。 课堂总结 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去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