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动脉夹层》讲座相关资料-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主动脉夹层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救部
陈国柱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
主动脉中层的退行病变或囊性坏死引起内膜的撕裂
血液从撕裂口灌注入动脉壁内
造成内膜与中层和外膜之间隔离形成假腔
假腔可以顺向也可以逆向扩展至主动脉的各个分支
出现相应脏器的灌注不足、填塞等综合征或者瓣叶的关闭不全等。
主动脉瘤
定义:涉及一个或多个节段的正常主动脉腔的病理性扩张
常用标准为主动脉局限性、永久性扩张,大于该部位正常主动脉直径的1.5倍
存在动脉瘤,可能是存在弥漫性主动脉病变的一个标志。
发病率
AD的平均年发病率为 0.5~1人/10万人口,在美国7000例/年
AD最常发生在 50~70岁M,M:F= 3∶1
40岁比较罕见;此时应除外有家族史者、马凡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
40岁AD患者,50%发生于妊娠妇女
发病机制
任何破坏主动脉中层弹性纤维或肌肉成分
完整性的疾病都能使主动脉夹层分离!
发病机制
高血压是公认的首位 AD 的易感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AS溃疡和壁内血肿病理改变与 AD 形成强烈相关
遗传性疾病:
4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影响主动脉壁
马凡氏综合征 (Marfan syndrome, MFS) *、
ED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 EDS)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 )
家族性无症状性 AD 分离 ( TAAD ) 。
发病机制
炎症性疾病
巨细胞动脉炎、 SLE 、肾性胱氨酸病等
自发性免疫性疾病影响中膜的滋养血管 ,加重主动
脉壁的营养缺乏;
激活的 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加剧SMC的破坏和
基质的降解 ,并促进夹层的形成
梅毒性主动脉炎 侵犯升主动脉,中外膜滋养血管
壁显著增厚、狭窄、甚至闭塞 ,导致平滑肌缺血性坏死和
弹力板灶状破坏可引起 AD
发病机制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损伤、吸食成瘾性药物、妊娠与AD;
国际急性 AD 登记中心 ( IRAD )显示 ,即使是患有 MFS的F, AD 也多发
生在妊娠期外 ,从而证实:除非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超过 40 mm ,否则妊
娠与主动脉撕裂不相关
医源性 AD 通常与创伤性逆行性导管介入术有关 ,或发生于瓣膜、动脉术中、术后 ,或亦与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有关。
病理分型
内膜撕裂、中层分离
中层滋养血管破裂 血肿 内膜撕裂
内膜撕裂浅状,没有血肿 夹层局限
动脉粥样斑块穿透性分离 血肿形成
医源性损伤或外伤
临床分类
DeBakey 分型法
Ⅰ型:起自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 ,并延伸至降主动脉 ,可达髂动脉 ,是常见的类型
Ⅱ型:局限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主见MFS。
Ⅲ型:起自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 ,
Ⅲa 型局限于降主动脉者 (膈上型) ,
Ⅲb 型累及腹主动脉者为 (膈下型) 。
Stanford 分型法
凡涉及升主动脉者均为 A 型;
仅涉及降主动脉及以远者为B 型。
病程分类
急性期 起病2周
慢性期 起病2月
亚急性期 2周-2月以内
临床表现
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易漏诊,易误诊
疼痛
出血症状
缺血症状
压迫症状
心功能不全症状
疼 痛
与AMI胸痛呈进行性加重不同,AD的疼痛可能有迁移的特
征 ,提示夹层进展的途径(17%)。
疼痛的位置可能反映了主动脉的受累部位
仅前胸痛(或胸痛最明显) 90%累及升主动脉;
肩胛间疼痛(肩胛间痛最显) 90%累及降主动脉
颈部、咽部、下颌、面部痛 提示累及升主动脉
背部、腹部、下肢疼痛 提示累及降主动脉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突发主动脉反流是A型AD常见并发症
目前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系夹层引起瓣环扩大或瓣叶受累 ,或撕裂的内膜片突入左室流出道所致
易误诊为其他病因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 Normal
B A type A dis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