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课新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要点
作家作品 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四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四人的合称,都是新华社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他们真实、准确地记下了香港回归这一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背景探寻 《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于1997年7月1日,也就在那一天的零点,在中国,在香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又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中英南京条约》使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50多年来,25任港督代表英国对香港进行统治。为了使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许多努力,终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的回归指日可待。13年的漫长等待,让亿万中国人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 【内容赏析】 这首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七子之歌——香港》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又弘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咀嚼这痛苦,发扬民族优秀的精神传统,抗外侮,兴中华。在“五卅运动”正在兴起的当时,这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此外,《七子之歌·台湾》与《七子之歌·广州湾》也被改编谱曲为现代歌曲。 * Jinxing education www.jxzx.cc/bkpt * Jinxing education www.jxzx.cc/bkpt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1.了解香港回归的有关背景,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3.探究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写法,赏析借用现场景物寓意抒情的写法。 4.学习写作消息,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2.探究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写法,赏析借用现场景物寓意抒情的写法。 导入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也会铭记这一刻。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新闻名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金紫荆广场 香港全景 维多利亚港 迪士尼乐园 课前自学验收 课堂学习 1.新闻的特点:针对性、及时性、真实性和社会性。 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标题:可分为主题、副题和引题。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核心。要求围绕导语具体介绍新闻事实。 背景: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 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堂学习 1.指出这篇新闻的导语、主体、结语,理清思路。 提示:(1)导语(第1段):交代“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撤离香港的使命,香港即将回归中国。作用:点题,揭示文章主旨。 (2)主体(第2~10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3)结语(第11段):为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历史做了小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堂学习 2.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几个场景? 提示:写了五个场景。 场景一: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晚6时15分,在添马舰东面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7时45分,英方第二次降旗仪式。 场景四: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五: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堂学习 3.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你能找出几处? 提示:文中运用了四处背景材料,即港督降旗传统的介绍、港督府的介绍、英军占领香港历史的介绍和英军对香港管治时间的介绍。 香港港督府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堂学习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有关英方撤离的报道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英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