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附中10月21日课程建设研讨会讨论材料.ppt

华师一附中10月21日课程建设研讨会讨论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师一附中10月21日课程建设研讨会讨论材料

计划中的“4C+ICT课程”暨学校特色课程:指的是“显性的” 、针对性非常明确的“关键能力课程”,如: “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逻辑学概论”、“思维与逻辑”; “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戏剧表演”;“团队精神及其培养”、“项目学习/管理”;“生活中的科学”、“创造精神及其培养”;“网页制作”、“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实用软件开发”等等课程。 学校在全国范围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高考、家长;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困难:教师安排、选课、教学管理、评价等; 应对措施: 进一步学习论证、实地考察。 谢谢大家! 国家核心课程 华中师大一附中课程结构图 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努力创办世界知名中学 华师一附中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 校情分析 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与设置 第三部分 课程实施与管理 第四部分 课程评价体系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学分认定一览表 打造精品课程;加强大学选修课程、高校课程、光谷课程和关键能力课程建设; 所有具体课程须制定“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评价等; 课程方案确定后对社会公布; 学生评价:建立两级文凭体系(普通高中文凭 + 华师一荣誉文凭); 从2015年招收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 语文、数学、外语按目前方案组织教学; 其它所有学科(国家核心课程和华师一校本课程)实行选课、走班。 理化生、政史地实行AB分层:A为学业水平层次;B为高考层次; 信息技术实行分层教学; 建立华师一附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补考制度等。 2014.10.21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华师一附中课程建设研讨会汇报材料 (供讨论使用) 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反思 部分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学校新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一、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反思 原有课程体系的建设 培养目标:创新拔尖人才 学校特色: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 课程结构特点:多样、立体、选择 “多样、立体、选择” “国家课程+校本课程” 成绩: “别人有的我们差不多都有;我们有的别人不一定有(社会实践、光谷课程等)”; 曾经有一定影响。 问题: 课程意识、课程建设和管理与全国一流学校相比较有一定差距; 课程体系不够完整;课程的影响力不够; 课程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联系不紧密,课程建设具有较大盲目性; 课程分类很不科学; 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不够严谨、规范; 课程评价落实不好,学分认定不严肃、随意性比较明显,影响课程实施和管理; 二、部分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深圳中学 上海中学 杭州二中 深圳中学的课程 培养目标含三个方面: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和审美情趣; 学校的课程=基础学术课程+深中文凭课程 “基础学术课程”由九大高考科目构成; “深中文凭课程”由剩下所有课程组成。 “深中文凭课程是深圳中学教育使命在课程上的体现”,即帮助学生在“认知技能、自我成长、文化审美、体育健康、实践服务和研究创造”这6个方面获得提升。 外圈是基础学术课程,内圈是由6大群组成的“深中文凭课程” 上海中学的课程图谱 上海中学课程图谱=德育课程图谱+学习领域课程图谱+优势潜能开发课程期望图谱; 三个分图谱都有基础型与发展型两部分; 德育课程图谱重在“立德树人”,学习领域课程图谱构建重在“聚焦志趣与夯实个性化知识基础”,优势潜能开发课程期望图谱构建重在“志趣引领下的优势潜能认识与开发”。 “学习领域课程图谱”发展型部分 杭州二中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 需具备的四种素质:健全的公民素质,卓越的学业基础,突出的创新品质,开阔的国际视野; 课程结构:“一体两翼三层四类” 三所学校带来的启示 深圳中学的“文凭课程”是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实现了学校的课程自主权; 深圳中学根据自身的教育追求将“文凭课程”规划为6大群,使得非高考科目及校本课程的管理变得可规划、可检测; 上海中学“基础型+发展型”的做法有利于各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单列的“优势潜能开发课程期望图谱” 能有效解决学生分类分层的问题; 杭州二中课程结构图的整体性特点,使学校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华师一附中建设“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课程体系的探讨 培养目标 从创新拔尖(侧重学业拔尖),到拥有“关键能力”(侧重能力提升); 指导思想 从多元优质(强调选择性),到每个学生具备 “关键能力”(强调共性)。 课程的分类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目标模式被看做课程发、课程设计的传统、经典模式,其主代表是被尊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R.Tyler)所创立的“泰勒模式”。 泰勒指出: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