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第六章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第一节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内涵 第三节 对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评价 第一节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其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先后赶上英、美和欧洲其他工业强国,成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大国) 原因: 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灵活的技术引进政策、对人才培训及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美国的扶持和朝鲜战争的机遇等。 能否通过FDI的开展,将其一揽子要素组合的重要功能传递到其他经济发展要素更为迫切的国家? 1967-1974年,日本海外投资呈快速扩张趋势。这一趋势能否继续,其出现对于日本及其他国家有何影响,成为当时研究争论的核心。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岛清认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的国际直接概念并非完全一致。 日本直接投资既包括股权意义上的控制特征,而且还包括一揽子要素的组合特征。 美国100%拥有的企业,比如海外设立的分厂; 由单一的美国人或美国投资群体拥有25%的股份; 即便单一的美国投资群体未能拥有25%的股份,但是50%的股份应为美国人所控制。 符合上述特征的企业就被认定为美国控制的外国企业,所有在该类企业的投资被认定为美国直接投资。 注重股份控制特征是美国经济学界区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主要证据。 日本海外投资的定义 对日本母国的收入贡献比例超过25%的外国投资或贷款; 即使日本的投资比例没有超过25%,但满足下列条件的任何投资和贷款: 通过贷款回购合同的形式在自然资源开发上的投资。 贷款回购——是指日本公司为一个新的资源的开发提供财政贷款,而贷款是以所开采的原料再进口的形式偿还。 经理主管人员的派遣; 制造技术的提供; 原材料的投入; 购买被投资公司的产品; 财政援助; 达成作为一般销售代理的合同交易; 跟国外公司建立永久性的经济联系。 小岛清认为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投资的经济功能在于管理资源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 管理资源的转移有利于接受国发展新的产业和其他商业活动,由于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较少而使得这些管理资源具有高产出的特征。 直接投资的经济影响应该是补足并促进受资国的经济逐步发展和平衡,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有利于投资国和受资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产业结构,达到共同繁荣。 包括各种管理技能,形式上是以经理的派遣,但实质上更多地表现为专门的技术性知识。 例如: 管理的专门技术,专利和专业技术,销售技术,确定原材料和投入的能力和获得资金和信誉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收集、研究的组织等。 小岛清的研究视角是基于国际劳动分工原则基础上提出的,我们称这一投资为“日本模式对外直接投资”或“贸易导向模式对外直接投资”,它与当时在发达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直接投资模式具有鲜明的区别。 第二节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内涵 小岛清从标准的2×2×2的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贸易模型出发,首次运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原理得出FDI的福利最大化标准为自由贸易量。 小岛清认为,日本式FDI和贸易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能扩大自由贸易量、增进社会福利。 美国式FDI和贸易是相互替代、相互摩擦的关系,从而将缩减自由贸易量、限制社会福利的增长。 美国式FDI 导致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困难,不得不对传统产业实行保护。 美国将自己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投往国外,在国外培植竞争对手,从而削弱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收入,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日本式FDI 小岛清得出基本定理:FDI应当由投资国的比较劣势产业投向在该产业中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东道国。 一、贸易导向的FDI模型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和雷布津斯基定理,两国间或一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随各国要素禀赋增长率的不同而变化。 小岛清指出,如果一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这一产业的一系列资本、技术和管理输往其他国家,将引起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进出口组成的变化,而且这一产业也将在东道国演变为一种新的比较优势。 这种FDI有利于国际间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从而增加国际贸易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它是对传统比较优势模式转换的一种补充形式。 如果FDI发生在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且投资产业在东道国难以转变为比较优势,则这种FDI将阻碍国际贸易的重组,从而导致效率损失。在这种情况下,FDI导致贸易量的减少。 贸易导向的FDI只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和贸易。 这种产品的竞争力是由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所揭示的竞争力。 这是一个“低工资贸易”问题,而非“技术差距贸易”问题。 贸易导向的FDI理论的核心:FDI应该根据比较投资收益进行,而这种比较收益反过来又是比较优势的反映。 FDI不仅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