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线虫解题.pptVIP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ovien(1937)和Dutky(1937)先后发现线虫与共生菌的关系,并进行了初步研究。 1980年代以后昆虫病原线虫作为控制有害生物的生防手段又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并得以广泛展开。 14、主要线虫杀虫剂产品 小卷蛾斯氏线虫 夜蛾斯氏线虫 格氏斯氏线虫 蝼蛄斯氏线虫 嗜菌异小杆线虫 大异小杆线虫等 微孢子虫是细胞内病原物,通常在细胞质中发育,对宿主的感染可以是急性、亚急性的慢性。 有的微孢子虫只能侵染宿主某一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如中肠上皮、肌肉或脂肪体 同种微孢子虫对不同宿主的组织特异性常驻有区别 孢子的浓度也决定组织感染的类型 利用原生动物防治害虫,仍处于研究阶段,用于生物防治的种类还不多,田间应用技术、方法及制剂均需进一步探讨。 最早利用原生动物防治害虫是在1937年,蝗虫变形虫。 1950年代,进行了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草地毛虫和欧洲玉米螟的试验 1960年代,棉象甲微孢子虫防治美国南部棉象甲。 1980年,蝗虫微孢子虫通过了美国环保局注册,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仅有的商品化生产的原生动物杀虫剂 1、研究应用历史 当前用于农林防治的微孢子杀虫剂有3种,即:行军虫、云杉卷叶蛾和蝗虫微孢子虫 1986年,从美国引进的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在防治草原蝗虫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引起虫病流行,达到长期防治的目的。 并通过研究建立大盆增殖微孢子虫的生产技术,年产制剂可供防治3×10 hm 草原蝗虫。1994年,防治面积超过1×10 hm ,虫口减退率在55%以上,并可有效降低蝗虫第二代种群密度 4、病原线虫——斯氏线虫科 仅一个属,斯氏线虫属 在生活史中形成特殊的“带鞘”的侵染期幼虫 发育有两个阶段:寄生阶段和腐生阶段 侵染期线虫体内携带共生细菌:使昆虫发生败血症而死亡 寄主:鞘翅目、同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翅目、鳞翅目、脉翅目、蜻蜒目和直翅目 致病机理: 昆虫病原线虫消化道内携带共生细菌,当线虫从昆虫消化道或体壁侵入,进入昆虫血腔后,共生细菌从线虫体内释放出来,在昆虫血液内增殖,使寄主患败血病迅速死亡。 斯氏属芜菁夜蛾线虫 非洲贪夜蛾被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 嗜线虫致病杆菌 5、昆虫病原线虫——异小杆科 只有一属,异小杆线虫属 经消化道和气孔进入虫体。3-4天后雌雄同体的雌线虫产下幼虫,再过2天后幼虫发育成雌虫和雄虫交配后雌虫产卵,发育成第二期或侵染期线虫 携带共生菌,寄主由于细菌存在而死亡 寄主:夜蛾科、象甲科、金龟科等 异小杆线虫消化道内的发光杆菌 昆虫病原线虫区别于昆虫寄生线虫的特点是:侵染期线虫消化道内携带有与之共生的嗜线虫杆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一类特殊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代谢产物有杀虫、抑菌活性。 共生菌还能分解昆虫组织,提供线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并产生抑菌作用,使虫尸不腐败,线虫可在体内繁殖,成为新一代侵染期线虫,进入环境,再侵染其它健康虫。 6、优点 对昆虫专性寄生; 寄主范围广; 对寄主昆虫具有主动搜寻能力; 能够从寄主昆虫的自然开口(如口器、气门和)、伤口或节间膜进入寄主昆虫体内,并且能够迅速杀死寄主昆虫; 昆虫对线虫抗性低; 具有自我增殖快、易于遗传改良的优点; 能够以人工培养基低成本大量培养; 对人畜、植物及有益生物安全,在欧美一些国家可以豁免注册生产和释放; 田间施用时可和许多化学农药混合使用,并能以传统喷药设备施用。 7、线虫生活史 昆虫病原线虫一生可分为卵、幼虫和成虫3个虫态。 幼虫期共4个龄期,其中只有第3龄幼虫可存活于寄主体外,也是唯一具有侵染能力的虫态,又称为侵染期幼虫。 侵染期幼虫一般滞育不取食,体外仍包裹着已经蜕去的第2龄幼虫的表皮,对外界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最强,故又称为耐受态幼虫。 依据其生活史的长短,线虫可分为两类:长生活史型和短生活史型。 长生活史型线虫一般在昆虫体内繁殖2~3代。 而短生活史型线虫,没有第二代,第一代雌成虫产的卵直接转化为侵染线虫。 生活史: 侵染期线虫通过口器、肛门、气孔或直接刺破寄主体壁进入寄主昆虫体内。 如果通过口器或肛门进入,线虫刺破肠壁进入血腔;如果通过气孔进入则直接进入血腔。 线虫一旦进入寄主昆虫血腔,就开始释放共生菌,共生菌在血淋巴中迅速繁殖,通常昆虫在被侵染24~72 h之内患败血病死亡。 8、侵染期幼虫的扩散和存活 斯氏属和异小杆属线虫都可主动或被携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扩散。 被动扩散主要借助于风、雨、人或昆虫。 主动扩散一般用厘米度量,而被动扩散则可用千米度量。 线虫搜索寄主昆虫的对策有两类:埋伏和巡游 侵染期幼虫一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