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形象新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萍形象新论.doc

周萍形象新论   摘要:本文从长期不被周萍研究者重视的剧作文本的具体交待、撰写、对话以及作者自己的创作中来开掘这个形象的本然意蕴。   关键词:《雷雨》;周萍;形象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曹禺《雷雨》中的周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物,人们已经从多种视角来研究这个形象,而在这些研究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一是对之全盘否定,认定他是周朴园第二,不仅政治上反动,而且还是一个游手好闲、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二是替他辩解,甚至对他加以肯定,说他是反抗周朴园的,因而就是蘩漪反封建的同盟军。这些观点虽不无道理,但却与其本然意蕴及其作者的始发动力相距较远。因此,笔者不避浅陋,作此“新论”,试图从长期不被周萍研究者重视的剧作文本的具体交待、描写、对话以及作者自己的创作谈之中来开掘这个形象的本然意蕴。      一      以下两段话对于理解周萍形象非常重要:   ……但是,一种可以炼钢熔铁,火炽的,不成形的原始人生活中所有的那种“蛮”力,也就因为郁闷,长久离开了空气的原因,成为怀疑的,怯懦的,莫名其妙的了。   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天空郁积成一块烧红了的铁,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是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代表这样的性格是蘩漪。是鲁大海,甚至于是周萍……   以上两段话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周萍人格中存有着原始人一般的“蛮”力,这是理解周萍这个人物的基点与关键,可长期以来却一直被人漠视。在曹禺的早期剧作中,有一个重要的意念一“蛮性的遗留”: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理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   周萍身上的“蛮性”就属于这种“蛮性的遗留”,在他的经历中,那段“乡下”生活十分重要。曹禺认定,大凡城里人都受到太多文明规范的浸染,而变得瞻前顾后,既不敢爱。也不敢恨,什么事都搞折衷,求稳当;只有他心目中的“乡下”人才少受文明的伪饰,保持了人类祖先的“蛮性”,这“蛮性”是青年曹禺所憧憬的,它说到底就是一种按照人的本性生活而未经文明约束的生存状态。他认定,人类祖先就没受过文明的濡染,而生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敢爱敢恨。在曹禺那儿,“乡下”已非通常意义上的农村,而是“蛮性”滋生的特殊场所,它既是曹禺认定的没有受到文明侵蚀的蛮荒之地,更是他心目中的希望田野,它是与文明滋生的城市相对立的概念。周萍正是从“乡下”来,身上正带有这“蛮”力,正是依傍于它,他才与同样具有“蛮性”的后妈一拍即合,心心相印,产生心灵共振。而世俗文明则是这“蛮性”的克星,被文明高度同化了的周朴园就时时处处都用文明标尺来衡量、规范他们的言行这让他们感到压抑,产生了焦虑,因而两人都痛恨周朴园。周萍正是在那股“蛮”力的鼓荡下,才有了双重违反人伦的胆量:既恨父亲,巴望父亲死,又与后妈乱伦,这些都是文明之大忌。公然与人伦道德对抗,特别是乱伦,对此,即便是最彻底的反封建战士也不会这样做。因此,对周萍与蘩漪的行为,用反封建来解释是行不通的;他们之所以鄙视文明规范,是受其“蛮性”鼓荡,因为在原始人那儿,压根儿就没有那么多禁忌。后来,当蘩漪提醒他不要忘了闹鬼时说过的话时,他回答:“那是我年轻,我的热叫我说出这样糊涂的话。”这“热”正是其心目中涌动的“蛮”力。   周萍之所以后悔与蘩漪的关系,是因为他受到了文明的浸染。在周公馆,时时处处都充溢着文明的气息,而在文明的字典里,他与蘩漪的关系极不道德,真可谓大逆不道,若让人知晓,定遭世人口诛笔伐,并受到严厉惩罚。因他“长久离开”了“乡下”的“空气”,因而也就“郁闷”起来,其“蛮性”就“成为怀疑的、怯懦的,莫名其妙的了”。所以,他害怕了,为此而陷入了自责之中,还要提防别人发现,剧作文本描写其心理:   当他的眼神暗下来。瞳仁微微地在闪烁的时候,你知道他在审阅自己的过误,而又怕人窥探出他是这样的无能。只讨生活于自已的内心的小圈子里。   在他内心里,固有的“蛮性”与后天的文明一直存在着冲突,两种力量在轮流坐庄,对此,剧作文本交待得非常具体:   刺激人的圆线,极冲动而敏锐的红而厚的嘴唇你便知道在这种时候,他会贸然地做出自己终身诅咒的事……叫你觉得他不能克制自己。也不能有规律地终身做一件事。然而他明白自己的病。他在改。不,不如说在悔,永远地在悔恨自己过去由直觉铸成的错误;因为当着新的冲动来的时候,他的热情,他的欲望,整个如潮水似的冲上来,淹没了他。他一点点的理智。只是一段枯枝卷在漩涡里。他昏迷似的做出自己认为不应该做的事。这样很自然地一个大错跟着一个更大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