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计划人数限制(共6篇).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产管理计划人数限制(共6篇)

资产管理计划人数限制(共6篇) :资产管理 人数 计划 基金募集人数限制 新三板股东人数限制 基金募集管理办法 篇一:资管计划人数穿透规则说明 关于穿透规则的说明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13条的规定,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但“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不再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和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 由于《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并未对投资计划进行定义,其是否包括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契约型或有限合伙形式的私募投资基金等产品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15年4月3日基金业协会发出《关于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并更新了《基金备案及信息更新填表说明》,该文件明确规定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公司专户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契约型私募基金、合伙型私募基金等资产管理计划和机构,投资人数和投资金额均穿透计算。 合格投资者的人数计算方式主要为: 《私募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但是,符合本条第(一)、 (二)、(四)项规定的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的,不再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和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这一规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合伙企业型私募基金需要穿透核查 为防止变相公开募集,《私募暂行办法》强调了以合伙企业形式募集资金投资私募基金的,需要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和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即便该合伙型私募基金已经根据《私募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了基金备案手续,也不能免除该义务。 (二)契约型私募基金,需要区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穿透核查 契约型私募基金的范围较广,需要区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穿透核查。1)对于非证监会监管下的信托计划、商业银行理财计划、保险资管产品等,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需要穿透核查与打通计算;2)对于证监会监管下的行政许可类私募基金业务,即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根据现行监管规定,均要求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因而可以被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3)对于证监会监管下的非行政许可类私募基金业 务,即一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的契约型基金,虽然也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但是仍需要穿透核查与打通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如前文所言,仅指证监会监管下的行政许可类的私募基金业务,即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而非指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所有契约型私募基金。主要理由是,若一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契约型基金经备案后即可被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那么仅需通过一层嵌套,就可以将最多二百个契约型私募基金投资于一个契约型私募基金,投资者人数便可高达四万人。如果通过二层或三层嵌套,人数上限将骤然飙升,显然违背了《私募暂行办法》所坚持与强调的非公开性,存在被认定为“变相公开募集”的法律风险。 (三)公司法人型私募基金,可以豁免穿透核查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法人型私募基金,在基金业协会办理备案手续后,方能豁免穿透核查。此外,公司型私募基金,如果再投资于私募基金,虽然可以豁免穿透核查,但是公司型私募基金本身依然需要符合单位合格投资者标准。 篇二: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让研究 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让研究 2013 年8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通知,规定证券公司或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或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份额可通过证券交易所在特定投资者之间转让。而在此之前,除证券公司发行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亦称为“资产支持证券”)之外,相关资产管理计划份额的转让主要依据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尚无正式交易平台。 本文拟就相关资产管理计划份额(不含资产支持证券)转让的法律规则进行梳理,对其截至目前的转让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不同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相互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资产管理计划份额的转让 (一)资产管理计划之界定 除 另有说明外,本文所讨论的资产管理计划或资产管理产品,限于证券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而设立的各类产品,按管理人类别分为券商资管产品和基金资管产品两类。其中,券商资管产品为证券公司或其资产管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