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雷︰缂丝艺术大师王金山
张雷:缂丝艺术大师王金山
缂丝是苏州的一种古老丝织技艺,它创始于隋唐,发展于宋代,明清时期流传于苏州城北陆墓和城西光福一带。它通经断纬的织造技艺最为奇特。缂丝织造工具十分简单,是一台古老的木机、几十个装有各种彩色丝线的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拔子。织造时艺人坐在木机前,按预先设计编绘在经线上的图案,不停地换着梭子织纬,然而用拔子把纬线排紧,纬线的长度需依画稿颜色的变化轮番调换梭子,因此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数以万次地变换梭子。由于织造的作品在织物的图案与素地接合处微显高低,呈现一丝裂痕,犹如镂刻而成,因而又称为“刻丝”。缂丝成品以其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具秀,堪称“织中之圣”。而且作品正反如一,与双面绣有异曲同工之妙。2006年,苏州缂丝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世纪40年代,缂丝技艺已濒临人亡艺绝的境地。1949年后,古艺缂丝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扶持。1955年,苏州成立了工艺美术剌绣生产合作社,多年散失的缂丝艺人被重新组织起来。艺人们重新拿起了多年未用的缂丝用具,暗下决心,要为缂丝这棵古老艺术之树开出新花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956年1月,苏州剌绣生产合作社招收了第一批学员,开始培养年轻的缂丝艺人。在这批学员中,有一位年仅17岁的小伙子,他就是当今缂丝制作行业的顶尖人物——王金山。
1939年,王金山出身在姑苏阊门外的一个普通家庭。他自幼受父亲的教导,并受到周边地区玉雕、剧装戏具、桃花坞木刻年画等民间艺术的影响,8岁那年就爱上了作画、写字。因家里兄妹多,父母亲生活负担重,没有多余的钱给排行老四的小金山买笔墨纸砚,小金山就用手蘸着存放在碗内的清水,一遍又一遍地在桌面上练习写字。上学读书后,王金山担任了学校文体委员,学校里的墙报、黑板报都出于他之手,尤其他的一手秀气的小楷字博得了师生的好评,这为他今后踏上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1956年,因家庭贫困,父亲就把小金山送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前身——苏州工艺美术刺绣生产合作社学艺,七十多岁的著名缂丝艺人沈金水成为王金山的师傅。自此,王金山与缂丝结缘,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拜师第一年,他为了挤时间多学点手艺,把铺盖搬进了工场,与师傅同吃同住。师徒俩配合默契,一个精心传授,一个刻苦钻研,王金山在短短的一年内,技艺长进很快,已初步掌握了“结、掼、勾、戗”的缂丝技法,成了学徒中的佼佼者,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缂丝艺人。他独立制作的第一幅缂丝作品《白头翁·竹雀》是以宋代名画册为蓝本,图案准确,色泽丰富,层次分期,形态逼真。他一连制作10幅,一销而空。当年,王金山被评为“苏州市青年徒工”,并光荣地参加了苏州市先进青工代表大会。
人生有涯艺无涯。王金山深知要提高自己缂丝艺术创作水平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于是他先后向顾仲华、张辛稼、吴木、徐绍青、张继馨等书画家学习,为缂丝艺术打下了扎实基础。后来,他在金水师傅的指导下,技艺愈见长进。他与同行合作复制了宋徽宗《柳雅芦雁图》和制作的中堂《百花齐放》,深受青睐。他制作的《采桑图》参加了苏州市工艺美术局于1962年8月在北京团城举的“苏州工艺美术展览”。
1963年夏,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和中国织绣专家魏松卿专程来苏,邀请苏州缂丝名艺人沈金水赴北京,从事宋代缂丝名家沈子蕃作品的复制工作。因沈金水老师傅年逾过稀,身体欠佳,如果独自北上且成年累月地劳作,不仅生活上有诸多不便,老人的体力恐怕也难以承受。考虑到这些因素,苏州剌绣研究所的领导徐绍青当即推荐了年仅24岁的王金山。吴仲超院长听了徐绍青的一番介绍,同意让王金山进京试试。于是,王金山代替师傅,肩负着苏州工艺界的重托和故宫博物院领导的厚望北上了。
王金山一到北京直奔故宫博物院,一面悉心揣摩缂丝作品和广泛欣赏古代书画作品,全面地吸收艺术养分,一面谦虚地向故宫复制厂专家、老艺人请教,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在弄清楚宋代缂丝的原料、色彩、规格的基础上,开始复制古代缂丝艺术品。他首先复制了南宋缂丝名家沈子蕃的缂丝作品《梅雀》。王金山非常勤奋,他对照原作,精心配色,没有现成的色线,他自己动手在小杯子里染色线,仔细分析其经纬线的密度,制定了织造顺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织造,《梅雀》落机了。其色彩丰富,古朴浑厚,光泽柔和,充分显示了王金山的艺术功底和娴熟的技艺,受到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的高度评价。后来,王金山又复制了一幅沈子蕃的名作《青碧山水轴》。经专家鉴定评审,一致认为妙不可言,达到了真假难分、以假乱真的艺术境界。王金山在故宫的三年的艺术实践使其缂丝技艺突飞猛进,名传京畿。沈阳博物馆的领导慕名而来了,邀请他去沈阳故宫复制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牡丹》、《蝴蝶·山茶》,王金山继续北上,又一次学习古代缂丝艺术,一条如锦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1977年,苏州刺绣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
-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2025年燃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高中音乐 人音版 必修《音乐鉴赏》《舞动心弦——舞蹈音乐》 第四课时.pptx VIP
- 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培养ppt模板.pptx VIP
- 反渗透纳滤组合工艺高盐废水深度处理及零排放预浓缩.pdf VIP
- 超声成像系统数字扫描变换器(参考).pptx VIP
- JTG3441-202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df VIP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配合.pptx VIP
- 202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计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