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docVIP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doc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 【摘要】 从精研古籍,有的放矢; 辨证论治,灵活施用等等方面介绍了梁贻俊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瘀经验,施用中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证灵活运用古方,师古而不泥于古。 【关键词】 活血化瘀;血小板增多症;梁贻俊 活血化瘀法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治病的一个重要法则,梁贻俊教授在临床中尤擅长运用此法则 治疗 疑难病症,并常奏良效,梁贻俊教授称之为祛病治病的重要诀窍。笔者有幸侍诊学习,现将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介绍如下。    1 精研古籍,有的放矢   梁教授精习《灵枢》、《素问》,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其对活血化瘀法则的运用亦取法于内经所论,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梁教授遵《内经》所论,如《素问·痹论篇》:“心痹者,脉不通”。《素问·五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 《素问·调经论篇》:“孙脉血溢则经有留血”,《灵枢·经脉篇》:“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所堕坠,恶血留血”。据古人对瘀血的治疗所提出的“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与“血实宜决之”,认为古人在治疗中强调遵循疏通气血的原则。    2 辨证论治,灵活施用   梁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瘀法则治疗多种病证,但施用过程中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不同方药,而非固守一方,灵活运用古方,师古而不泥于古。   2.1 辨瘀血部位,分而治之 瘀血阻滞体内可致多种病证的发生,梁教授根据瘀阻部位的不同,分而治之。对体内癥积以化瘀消癥散结为主,而采用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脉痹,以益气活血通脉为主,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胸痹则治以温通活血化瘀畅通心脉,方以栝蒌薤白半夏汤加活血化瘀之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   2.2 顽症痼疾,活血通络 《素问·痹论》云: “病久人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 《灵枢·终始》亦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者,深内而久留之……”, 《素问·调经论》曰:“病在血,调之络”。 《难经·二十二难》曰:“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上述论述均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久病人络”的学术思想。叶天士提出“经主气,络主血”, 并创立了辛味通络诸法。梁教授深刻领悟历代医家对“久病入络”的论述,并施用于临床,治疗顽症痼疾,每多从活血化瘀通络入手,于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甚至选用搜经剔络、破血逐瘀之虫类药物,如水蛭、蜇虫、僵蚕、地龙等以攻消顽瘀,常奏效验。如梁教授临床治疗一成人still病患者,用汤药治疗使其长期发热得以控制,疾病后期针对其四肢关节肿痛剧烈,活动困难,于方中加入乌蛇、水蛭、蜇虫、蜈蚣等破血逐瘀之品,终使肿消痛解,活动正常,疾病痊愈。   2.3 新瘀久瘀,各有侧重 梁教授认为新瘀当急清之除之,且不可因循不敢用药,而贻误病机。久瘀则当缓缓消之、化之,癥积辅以行气,瘀未化热当少佐温药以行之,瘀已化热当辅以清热之药;久虚气瘀之人应加黄芪益气化瘀。久瘀之实证,可活血与破血药同用,其量可大。瘀久之人,顽痰死血在体内,久致气血运行受阻,必兼他证,当合而治之。并提出瘀血虚实治疗原则:“通不伤正,补不留瘀,不论初久,均应散血,血散瘀祛,则邪无所依,难于留滞,故久病难成矣。”   2.4 祛瘀勿忘兼证 瘀血之证常兼有他证,单纯活血祛瘀则难以奏效,所以梁教授也尤为重视兼证的治疗。气行则血行,因而因于气滞者则常配伍柴胡、枳壳、香附、木香、乌药、厚朴等;因于气虚者常配伍补气之人参、黄芪、白术等;兼有毒热时应加清热解毒之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水牛角、羚羊粉等以利于化毒清热;寒凝血瘀则宜加入温经散寒之干姜、肉桂、附子、细辛等以使血得温则行而瘀得化;挟痰者则宜加入化痰之瓜蒌、半夏、苍术、南星等,以使浊痰得化,经脉得通;兼血虚者则宜养血化瘀,宜配伍阿胶、桂元肉、首乌、当归等,祛瘀而不伤正;兼有阴虚者则配伍玄参、麦冬、天冬、石斛、女贞子等以防化瘀伤阴。   2.5 无形之瘀的判断 梁教授积多年之临证经验,对无形之瘀在临床上的表现归纳为:久病当思之可入络成瘀;临床见有燥渴,却非阴虚、热郁所致,当考虑与血瘀有关;喘咳病人经常法久治不效,当考虑是否与寒气瘀滞有关;腹满多为气滞所致,但如腹部饱满而坚、压痛明显当考虑瘀血;老年患者气血运行缓慢常可致瘀,补益治疗中常佐以活血化瘀之品,有瘀化瘀,无瘀者则可行补气药之滞。   综上所述仅为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方法之概述,其在临床中随证施治,多有变方,且具有佳效,仅加以举例,与同道共享。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性,37岁,初诊日期2006年9月6日。于2006年4月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增高PLT628×109/L,5月23日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