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齐桓晋文之事章-OoCities
《齊桓晉文之事章》
課題: 本文選自《孟子》的《梁惠王》上篇,文題「齊桓晉文之事章」為後人所加的,點出了齊宣王與孟子在正文開首時討論的話題。
背景: 《孟子》的《梁惠王》上篇,記錄了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齊國時,和齊宣王的對話。「齊桓」指齊桓公,「晉文」即「晉文公」,二人都是春秋時期稱霸的諸侯。齊國至宣王時,國富兵強,宣王有效「齊桓晉文」稱雄之心,於是便向孟子請教他們稱霸的事跡。
大要: 孟子一向主張王道,反對霸政,所以文章開首便撇開「齊桓晉文」的霸業不談,轉而引導宣王談論「王道」,並借宣王「以羊易牛」的事,說明宣王應以其仁心(不忍之心),行仁政,便能安保百姓,治理好天下。
體裁: 本文屬語錄體的議論文。文章透過對話,問答及辯論的形式,層層深入,清楚握要地表達論點,充分表現出後期語錄體的特色。
主旨: 孟子遊說齊宣王實行王道/仁政。孟子指出齊宣王既有不忍殺牛之心,只要以這種恩及畜生的仁心/不忍之心/惻隱之心對待百姓,實行仁政,便可以治理好天下。
內容理解:
宣王的問與孟子的答
宣王的問題 宣王的心態 孟子的回應 孟子的用意 1. 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想知道以武力稱霸天下之方法。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是以後世無傳焉。 避談武力稱霸之事,把話題轉移至仁政方面。 2.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仍然對稱王天下感興趣。 保民而王,莫之能
禦也。 提出「保民」的重點,並以「莫之能禦」引起宣王興趣。 3.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對「保民」這個稱王方法感興趣。 可 建立宣王信心。 4. 何由知吾可(保民)也? 要求孟子加以說明。 重提宣王「以羊易牛」的往事。 用實例指出宣王具行仁政的條件,加強宣王信心。
稱明白宣王並非因為吝嗇而以羊易牛,令宣王產生好感。 5. 此心(不忍之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照孟子所說,自己既有不忍之心,那就可以王天下,但仍未明白不忍之心與王天下的關係。 舉兩個例子說明「不為」:「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能舉一羽。」、「明足以察秋亳之末,而不見輿薪」。 指出宣王「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也是不為,而非不能。 6.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覺得自己沒有問題。 舉兩個例子說明「不為」與「不能」的分別。
「挾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
「為長者折枝」是不為。 1. 直接說明宣王不行仁政,顯然是不為,而非不能。
2. 強調王天下只有行仁政這個方法。
一(1)孟子怎樣引起齊宣王討論王道的興趣?
齊宣王最關心的是如何能夠統一天下,孟子假稱未聽過齊桓公和晉文公以武力稱霸的事,輕輕帶過武力方面的討論。孟子以愛護人民便可統一天下引起宣王的興趣,因為宣王對統一天下這個話題很感興趣。
一(2)百姓如何看待宣王「以羊易牛」這件事?宣王又有何解釋?
百姓認為宣王是因為吝嗇而以一頭經濟價值低些的羊去代替拿去作祭祀的牛。宣王不同意百姓的批評,認為自己只是不忍心看見眼前無罪的牛恐懼發抖的樣子,齊國雖屬小國,也不致於要吝嗇一頭牛。
一(3) 你認為齊宣王的解釋合理嗎?為什麼?
(可自由發揮)例:不合理。因為牛和羊同樣是無罪而就死地,兩者並無區別。宣王不忍見牛之死,卻忍心以羊易牛去送死,不能由此證明宣王有不忍之心。
一(4) 孟子為什麼認為齊宣王「以羊易牛」的做法符合行王政的條件?
孟子認為宣王是不忍牛就死時之恐懼發抖,故以羊易之,其實已具備見其生不忍見其死的「不忍之心」,所以具備「王天下」的基本條件。
(1)孟子舉了甚麼例子說明「不為」與「不能」的區別?試用自己的文句加以說明。又請在課文以外,另舉一個「不為」和「不能」的例子。
「不為」:「為長者折枝」
「不能」:「挾太山以超北海」(學生自由發揮)
(2)齊宣王引用《詩經》:「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說明什麼?
孟子了解宣王不是因為吝嗇而以羊易牛,因此宣王引詩表示對孟子的欣賞及認同。
推恩(行王道)的方法及成果。
推恩的方法(原文) 白話文 推恩的成果(原文) 白話文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敬養自己家中的老
人,從而推廣到敬養其他的老人 1. 足以保四海 足以安定天下 2.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愛護自己家中的小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小孩。
2. 天下可運於掌。 要得到天下,實在易如反掌。 3.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以禮對待自己的妻子,進而擴充至自己的兄弟,最後推展至整個國家。 3. 莫之能禦 天下沒有人能夠抵禦。
本文所用「以羊易牛」、「為長者折枝」、「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于家邦」三例,分別說明什麼道理?
例證 說明的道理 以羊易牛 齊宣王具有仁心,他看到牛恐懼發抖,
無辜被宰,興起不忍之心。 為長者折枝 齊宣王雖具備仁心卻說不能行仁政,
不是做不來,只是不肯做。 刑於寡妻,至於兄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