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3个常见错误倾向.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中的3个常见错误倾向

作文中的三个常见错误倾向 一、片面追逐文采   目前,片面追逐文采在高中生作文中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从近五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在“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新”四个发展等级的要求中,考生们普遍认为:“深刻”过于艰深,难以企及;“丰富”又缺少积累,心有余而力不足;“创新”则可遇而不可求,且有一定的风险;只有“有文采”安全且可操作性强。究其原因,固然有考生心理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构思成文的一面,更大的问题还是在我们的作文评价机制上。   拿到学生作文,很多教师往往放弃文章学的评价角度,不注重行文过程的梳理,而是一味地从写作学的角度,从中心到结构到语言说一通。这直接引导着学生在下次写作中,有意识地去追求易于操作的结构和华美的语言。久而久之,写作便变成了极其简单的操作。他们或者“借鉴”考前准备的妙词佳句,或者“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及大量的名人名言、诗文名句,或者仿造一些往年的高考佳作,以排比句开头、比喻句拓展、排比句升华结尾,等等。   总之,谁能在语言上超人一等,谁就能摘得作文的桂冠。   其实,语言只是我们表情达意需要凭借的符号而已,盲目追求文采将导致写作过程中的本末倒置。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到“辞达而已矣”,这才应该是我们作文追求的终极境界。今天我们研读冰心、老舍、梁实秋等老一辈文坛大师的著作,以及周涛、刘亮程等当代散文巨匠的作品,会发现他们的文章并不仅仅是好在文字的华丽丰赡上,其文章仿佛是从心中涌出的泉水,有着个人独特的气息,闪烁着迥异于他人的光芒,于一个词上见特色,于一句话中显精妙。   德国美学家莱辛说过:“对于造型艺术,表达比构思要重要;而对于语言艺术来说,构思比表达更重要。”当学生盲目重视对形式上的东西的追求时,必然看淡对本质方面的追求,而扭转这种情况的关键就是要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构思的培养与引导上。写作不是求同思维而是求异思维。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提到:“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在写作中,多在构思上下工夫,方能独出机杼、独领风骚。如,面对“同情”这一话题,别的学生都在写“要善于同情他人”“同情他人是一种美德”;而有的学生则能进行逆向思维,立论为“给予同情也要接受同情方为生活之道”,观点特别,充满人情、人性的温暖。 二、大量使用古人古事   近五年来,从平时的作文到高考评出的优秀作文,我们恐怕很难用数字去计算屈原、司马迁、曹操、李白、杜甫、苏轼、鲁迅等出现的次数,几乎已经到了言必及屈原司马迁等历史文化名人的地步。材料的极度匮乏,加上语言的华美溢采,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充满矫情,形成了新“八股”。   其实,学生手中现有的教材、读本中就有很多可写可用的材料。如在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中,有位学生就巧妙地化用了里面的内容,写道:   2500年前,那个老庄笔下的黄河之神能够望洋而兴自省之叹,的确不失其明智。今天的我们如果能够把自己放在生命的杆秤上公平地审视自己、度量自己,也便是掌握了一种生存的智慧。认识自己需要勇气,更需要有一颗敏锐的心,认识自己就是敢于将自己细小的纤瑕挑拨得干干净净,能够不被眼前的假象迷惑了心性。放大自己的眼光,头上的天空将会绵延到更高更远处。当年河神若不是见了海神,或许他一辈子就成了那只“井底之蛙”,目之所及的地方也就只是那圆圆的井口。故事的结尾处,河神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勇敢地认识自己方能拨云见日,只是半途莫让“浮云”遮了“望眼”。   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这样的文章充满了鲜活的气息,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声音。   课内的文章可“为我所用”已是十分精彩,若能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又该开辟一片多么广阔的天地啊!客观上网络报刊上大量信息的快捷传递,主观上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优势,使得现在的学生对生活了解得并不少。与此同时,我们却又看到无限制地“拉古人说话”,尤其是拉某几个古人说话,剪裁复制佳作正逐渐成为高中生写作追逐的共同目标。几乎可以这样说:高中生群体的写作呈现出严重失水缺肥的状态。   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加强创新方面的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仅指构思立意上的有新意,还包括材料选用上的新颖别致。借古论今、述史论世,固然能够显示出学生知识丰富、功力深厚以及行文的韵味和风格,但材料的时代性更能给人的心灵吹进一股清新之风。如在以“生命的境界”为话题作文时,我们可以使用到杜甫、屈原甚至司马迁等历史名人的有关材料,而有的学生却使用了下面两则材料:《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先生,为了挽救琼珊,用彩笔在墙上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而自己在凄风苦雨中染上了肺炎,很快死去;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莉文培养出了海伦·凯勒,用了一生的时间在海伦·凯勒的心中撑起信念的风帆。并由此立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