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评价和案例〔思想政治教师省级集中培训〕.ppt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评价和案例〔思想政治教师省级集中培训〕.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评价和案例〔思想政治教师省级集中培训〕

2009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省级集中培训专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评价与案例 吉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 陆国志 教授 硕士生导师lgz3368@126.COM 选题背景: 此次省级培训指南要求; 评价问题是课程改革(功能、结构、内容、教学模式、评价、管理)的重要目标; 评价能够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评价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科学的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评价对有些教师来说是盲区; 评价对有些教师来说是误区; 评价对教师来说是永远也学习不完的课题; 评价是现实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主要内容: 让我们共同认识教育评价 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及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及案例 学生评价及案例 教师评价及案例 一.让我们共同认识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的含义 评价:“评价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泰勒提出)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释:“一定目的”不仅指教育目标,它可以是各种教育活动的目的、各科教学的目的或为了了解教育上某种革新方案的效果的目的等。 “教育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不仅指课程、教学、学生,还包括各种教育活动,各种教育工作人员、各种管理工作和办学条件。 呼吁:别把帐只算在教师头上! 2.教育评价的特性 教育评价具有较大的包容性(领域广、方法多) 教育评价具有多主体性(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 教育评价具有整合性(量化、质化、解释) 3.教育评价的种类 (1)以评价的对象分类 以活动为对象的评价(如学科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 以人员为对象的评价 以管理为对象的评价 以区域教育为对象的评价 (2)以评价实施的时期和目的分类 诊断性评价(目的是确诊)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3)以评价的对照标准分类 比较性评价 常模参照性评价(如平均数和标准差) 例:某生在一次考试中,英语和政治成绩分别是80分(平均分81)和70分(平均分65),哪科考得更好一些? 目标参照性评价 (4)以评价的分析方法分类 定量评价(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 定性评价(概念和程度上质的规定) 4.教育评价的功能 宏观上: 能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能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 能推动教育工作的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 微观上: 导向功能 提供信息反馈 促进课程与教学的决策与改进 5.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办学方向、价值取向)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资料全面)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量化与质化结合) 教育性原则(尊重、信任评价对象,正确处理结果) 6.教育评价与人的发展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评价时必须考虑) 遗传(先天、物质基础) 环境(自然、社会、家庭、学校) 教育(目的、计划性、方向性、引导性) 主观能动性(内因) (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表现在人与社会交往过程中,是对社会关系总和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他们还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个体的发展,而是“使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 二.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及方式 高中新课程的核心 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生在每个学年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 实行走班制、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促进每个学生形成有个性的学习计划; 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推行成长记录、学分管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定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课程的评价上: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