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立共价键说学者
创立共价键说的学者——路易斯
?
1875年10月25日路易斯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西牛顿市。他从小聪明过人,在三岁时,父母就开始在家里让他接受教育。1893年进入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1896年获理学士学位,以后在T.W.理查兹指导下继续研究化学,于1899年24岁时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到德国进修,在格丁根大学的能斯特教授和莱比锡大学F.W.奥斯特瓦尔德教授指导下研究热力学。
1901年路易斯回到哈佛大学,任热力学和电化学方面的讲师。在这一段时间里,他除了研究热力学以外,主要的兴趣是研究价键理论。在1902年,他向学生讲授原子价概念时,就曾经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他把原子设想成为一个正方体,电子位于各个顶角之上。但是这只不过是初步设想,而路易斯全面地提出共价键概念则要到1916年。当时他已经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物理化学教授,他提出了共价键的电子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原子可以共有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到惰性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从而形成稳定的分子,例如,外层有一个电子的两个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时:
H·+·H→H∶H
氢分子中的每个氢原子同时享有两个电子,它们的外层电子结构都达到了稳定的氦原子的电子构型;又如外层有七个电子的两个氟原子结合成氟分子时:
?
?
在氟分子中,每个氟原子的外层都享有八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的氖原子的电子构型。
上述这种结构的表示方式称为路易斯结构,氯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可以形象地用下图表示。
?
这种共价结合的原子趋向于形成稳定的希有气体原子的电子构型的设想,通常叫做“八隅律”。
路易斯对化学上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了以他的姓名命名的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酸碱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拉瓦锡时代,氧气的发现使拉瓦锡建立了正确的燃烧理论。在建立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拉瓦锡做了不少实验,分析了当时所有的酸(如硫酸、硝酸等),发现其中都含有氧。于是,他就提出了酸的含氧理论。他在《燃烧概论》一文中阐明了这一观点:“一般的可燃物质(指非金属)在燃烧以后,通常都变为酸,因此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虽然拉瓦锡没有能够从盐酸中分离出氧,但他认为盐酸中的氧被牢固地结合了,因此,用一般的方法不能把盐酸中的氧分离出来。尽管作为当时化学大师的拉瓦锡对化学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酸的组成问题上,他却错了。
1789年法国化学家贝托雷发现氢氰酸中只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并不含有氧;硫化氢也具有酸性,但它却是硫和氢的化合物,也不含氧。这是第一次向拉瓦锡的“酸的含氧理论”的挑战。
戴维让炭与盐酸气在高温下作用,并未产生二氧化碳,实际上炭与盐酸并未发生反应,从而证明了盐酸中确实不含氧。1810年戴维提出了大胆的设想,认为只有承认氧化盐酸(当时给氯元素起的一种名称)是一种化学元素,才能使所有的为当时的化学家所解释不通的实验事实得到合理的答案。他在《化学的哲学基础》一书中写道:“氧化盐酸不是一种含氧的化合物,而是一种化学元素,它和氧气一样能够助燃,因此氧在燃烧中所起的作用不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方面,氧化盐酸并不含氧也间接地证明了盐酸中不含氧。那么,拉瓦锡所提出的凡是酸都含氧的说法就是不正确的。”戴维的论述对拉瓦锡的酸碱理论是致命的一击,从此酸的含氧理论就消亡了。
1815年戴维提出,含氢元素的物质都是酸。但是,不少化学家就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够确切,因为除了酸含有氢以外,许多金属氢化物(例如氢化钠NaH)和某种非金属氢化物(例如氨NH3),它们也含有氢,但是却不是酸。
解决这个矛盾的是李比希,他认为酸中的氢元素的特点是它可以被置换。于是他提出了新的酸的定义:“酸是氢的化合物,但是酸中的氢必须是可以被金属或碱所置换的。”李比希的酸碱理论在化学界占统治地位达五十年之久。
在这一段时期,化学家对酸碱进行详细研究的结果,发现有的酸很强,例如硫酸很容易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有的酸却很弱,例如醋酸与金属的反应比硫酸要弱得多。怎样从本质上解释这些现象呢?
1887年阿累尼乌斯提出了电离学说,并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酸碱。他将酸定义为一种含氢的物质,当酸溶解在水中时,能够电离产生氢离子和其他阴离子;他将碱定义为含有氢氧根的物质,当碱溶解在水中时,能够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其他阳离子。
阿累尼乌斯的酸碱理论能够解释许多实验现象,例如,强酸的电离度大,产生的氢离子多,因此与金属反应能力强;弱酸的电离度小,产生的氢离子少,反应能力就弱。这一理论揭示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乃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反应,解释了一切强酸强碱之间的反应热都相同的事实。
阿累尼乌斯的酸碱理论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由于这一理论是以纯物质的水溶液来对酸碱下定义的,所以按照这一理论,纯的无水氯化氢就不能算作酸。这样,就无法解释在非水溶剂(例如液氨)中发生的酸碱反应,以及在无水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