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弹性应力分析 实验报告
由于测量数据太少,导致K值有一定的偶然性存在。四星模型太小,导致 条纹分布过于密集,不易识别,导致了一定误差。 1、实验目的:测量模型某点的K值;2、实验原理:公式如下: 主应力:σ’=n*f/h 平均应力:σ 平均=p/s; K= σ’/σ 平均 σ’’=0;P——所加外力大小,P=m*g;h——模型宽度;g——9.8m/s2 。s——横截面面积,s=l*h;l——横截面长; 3、实验器材:漫射光式光测弹性仪、聚碳酸酯模型、尺子、打磨工具、照相机等;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小组分工:李振邦负责仪器调整,林长雨负责拍照,原永铭负责加外力,宿绍勋负责观测,周娇负责数据记录; (2)实验准备(调节正交圆偏振暗场):打开钠光源,旋转检偏镜,使标记指向镜框分度盘上0度位置;分别旋转两块四分之一玻片,使标记指向45度,形成 “正交圆偏振暗场”;(3)测量模型宽度h,测量位置附近横截面长度l,(4)调节试件高度,使模型刚好夹在试件中间且不受力,且平面偏振光垂直通过模型。(5)调节电子秤的“去皮”按钮进行清零。(6)设光入射到模型上某一点X,在观测人指挥下,施力人有节奏地加外力(注意:所有人应远离模型两侧,以免模型弹出伤人)。当模型中X变成暗点时,调节外力,找到暗点最清晰时的外力(记录电子秤示数m)并做记录,此时n=1;继续加外力连续测量并做记录。 5、实验数据记录及初处理 h=0.006m; l=0.032m; 条纹级数n 材料条纹值f 所加外力p 主应力σ’ σ平均 k K平均 2 5720 90 1.91*10^6 468750 4.07 5.6 4 135 3.81*10^6 703125 5.42 6 175 5.72*10^6 911458 6.28 8 220 7.63*10^6 1.15*10^6 6.63 未加力 n=2 n=4 n=6 n=8 误差分析 在主应力为0时,试件已经出现条纹 分析原因:可能在试件的制作或者实验前试件安装的过程中,受到超过了试件承受范围内的力,使试件永久性不可恢复变形,结果导致在主应力为零时,就已经出现条纹,产生误差。 总结:今后做实验要保护好试件,避免遭到破坏,产生误差 分析总结 由拍下的照片及数据表格分析可得: 尖端比圆弧的受力能力要小的多,条纹更密集,力加到一定值越容易断裂损坏。 所以,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尽量将零件或工程设计成光滑的圆弧状。 在汪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光弹性应力分析实验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课堂讲解与实践的并行下,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学以致用。尤其是在实验当中,我们小组团结合作,组内成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理论课堂上似懂非懂的一些问题通过自身的动手实践,和组内成员的探讨,跟其他组的交流以及与老师的讨论中很好的解决。通过自己设计模型,使得实验与生活相结合,培养了我们自己的创新与想象能力。当然,在实践当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前准备不足,考虑问题不全面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实验中应该做到细心,不可求快,欲速则不达。 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了解到力学知识在材料方面的应用,懂得了一些基本的光弹性力学知识,相信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感谢汪老师的指导。 实验总结 光弹性应力分析实验总结 小组:第五组 组长:李振邦 组员:林长雨 原永铭 宿绍勋 周娇 指导老师:汪小明 光弹性应力分析 01 02 03 04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01 02 03 04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01 02 03 04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光弹仪的使用方法 2 、了解等倾线和等差线的产生,观察材料的等倾线 3 、利用平面偏振场中的光弹性效应测量给定材料条纹值f 4 、自行设计一个受拉试件,一个受压试件,分别观察当拉(压)力渐变时其在暗场下的等差线 5 、分别求上述试件某些特殊点的应力集中系数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01 02 03 04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01 02 03 04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01 02 03 04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01 02 03 04 某些高分子材料(环氧树脂、聚碳酸脂等)具有暂时双折射效应 ,制成与实物形状和尺寸几何相似的模型,并且给模型施加与实物相似的载荷,在特定的偏振光场中观察,模型中出现与应力有关的干涉条纹。依照光弹性原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