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建测绘报告和照片整理格式参考
乡土民居测绘实习2011
河南省上街区峡窝镇方顶村测绘报告
测绘人: 2011级建筑学1班
申辰
潘坚
马筑卿
赵琰
程悦
日 期:2011.07.26~08.08
一 测绘对象基本情况
1.上街区峡窝镇方顶村位于上街区南部,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3.8万人,隶属于上街区峡窝镇,位于五云山山脚下,是上街区唯一一个新型农村社区。
2.村里的明清建筑群是目前郑州市内发现的面积最大、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明清建筑群,拥有100多座300多间1万多平方米明清古建筑,其民宅规模、建筑面积及完好度均堪称郑州之最,代表了中原独特的乡土建筑文化,真实反映了中原地区明清以来的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历史风貌,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和艺术价值。根据驻村工作队对方顶村实际情况进行查看,人均收入较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业基础条件差都制约了该村发展。
3. 方顶村始建于600多年前,那时的名字叫“方寨村”,因其离古时要塞虎牢关约10公里,那里又是黄河南岸的古秦川大道,再加上村寨是三条古商道的交会处,因此“开村”后不久,就聚集了大量的人气。
4. 影背墙小孔的设置,既可增进院落与外界通风,又能让居家的房主随时观察屋外的动静。同行的上街区文化馆馆长刘国华说,这一精妙设计,可称得上现代居民家中“猫眼”的鼻祖,“是方顶村建筑的一个特色。”
可见圈形窑洞顶端用砖头铺设,并加了几条木质大梁。窑洞正屋西侧,又有三四间“窑洞套间”,虽然时值初冬,但是人置身其间,明显感觉到比室外温暖。“这处窑洞中大梁及洞中洞,又是一大建筑特色。”
二 测绘过程
1.流程简介
总述:整体——个体——细节
本次测绘本小组的任务是一整个完整的院落,因此需要以这种流程将整个院子拆分开来进行逐个测量,以保证测绘数据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首先对整个院子的平面数据进行测量整理,然后将每个建筑分给各个组员进行数据测绘和计算统计。
下一步再用同样的流程对单体建筑进行测量与绘制,对门窗等大尺寸进行测量归类后对单体进行进一步的细致测量。
最后对组成这些构件的各个细部进行细致刻画。
具体流程:徒手草图——测量——整理测稿——仪器草图——校核
其间还需要进行反复的验证与修改,有些数据会丢弃,有些会遗漏,需要不断的循环此过程。
2.测绘方法
主要就是运用卷尺钢尺和长尺进行数据的测量,另外在高度的测量上用铅垂法进行测量。局部的曲线用软管进行测量。
3.遇到的问题
梁架被室内的吊顶封住不好测量
解决:通过梯子等工具从夹层缺口处上到夹层中对屋顶梁架进行测量。
高度的测量
解决:有些容易测量的位置通过铅垂的方式测量,或者通过上到屋顶直接测量的方式。有些无法上的屋顶就通过小的部件测量通过高差计算出屋顶的高度。
三 总结与体会
成果:包括一套手稿,一套测稿,一套仪器草图,工作日志
报告内容
一 测绘对象基本情况
测绘对象的位置\年代\规模\特点\历史沿革\现状等
二 测绘过程
测绘流程简介
测绘方法
测绘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 总结与体会
成果
待解决的问题
体会:测绘中的分工与协作等
照片整理格式
1 照片按照内容分类
如: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细部大样,测绘过程,测绘方法等
2 照片整理格式
序号 拍摄内容 照片文件夹 组长 拍摄人 拍摄时间 备注 IMG_1113.JPG 正房北立面 \古建测绘\第一组照片\正房\北立面 陈丽莉 李斌 8.18 墙面涂料大面积脱落,柱子腐蚀严重 P1060166.JPG 正院东厢房西面局部 \古建测绘\第一组照片\东厢房\西立面 陈杰 李斌 8.18 屋檐部分损毁,次间,稍间雀替遗失,后建的楼梯破坏了立面 P1060197.JPG 正院东厢房南山墙 \古建测绘\第一组照片\正院东厢房\南立面 陈杰 李斌 8.18 保存较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