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清昭陵分析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及其哲学思想.doc
由清昭陵分析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及其哲学思想
由清昭陵分析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及其哲学思想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国古代建筑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如何能将中国古代建筑的哲学思想提炼出来,应用于当代建筑中呢?中国传统建筑哲学表现最明显的建筑类型无疑是皇家建筑或宫殿建筑,因为这些建筑最能体现当时建筑形制以及哲学理论、礼制,是一个时期文化、建筑材料、建筑形制、宗教信仰影响、综合国力最浓缩的体现。在其中,皇家陵墓建筑又是最具哲理、思想、礼制于最优者的一类建筑,它不仅体现中国古代人对生死了理解,同时通过当时文化及后世祭拜需要的形象,更能通过建筑体现中国一个时期的传统哲学。
(一)、帝王陵墓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叫方上。这是早期的一种陵墓封上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时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
第二种是以山为陵。它是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墓的坟头。像秦始皇陵那样大型封土不仅费工,而且不安全,以山为陵则可以少花人力并可利用山岳雄伟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唐代帝陵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一形式,安葬李世民的昭陵就是以位于陕西礼泉县的九峻山为坟,在山腰开凿石洞为玄宫,从挺道至墓室深230米,前后安置五道石门,非常坚固。
第三种是宝城宝顶。帝王陵墓在秦、汉时期盛行方上封土,唐时以山为陵,北宋又恢复了秦汉旧制。元是不建陵寝。明清时对陵寝制度又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首先陵墓的形制由秦汉两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其次取消了秦汉两宋陵园中供奉帝王灵魂日常起居生活的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建了供谒拜和祭祀的上宫建筑,从而更加突出了一年三举的上陵之礼;再次陵园的围墙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长方形,陵园由南向北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神厨、神库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个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有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二)、清昭陵形制
清昭陵便是第三种形制的宝城宝顶。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极似一座小城。全陵占地48万msup2;,共分三大部分:由南至北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中部,从正红门到隆恩门;后部,从隆恩门到宝顶。
陵区坐北朝南,最南面是下马石,向北有华表、石狮 、石桥、石牌楼,石牌楼与陵的正红门相对,是一座四柱三楼单檐歇山式建筑,檐下有仿木构斗拱,正脊及横枋浮雕花卉、行龙,上下横枋之间嵌镶着透雕栏板,柱脚有六对圆雕坐狮,雕刻精美,形象逼真。正红门为单檐歇山式,门的两侧有五彩琉璃嵌镶的蟠龙壁。此处为第一院落。
走入正红门,甬道的两侧排列着成对的华表、石兽。石兽有狮子、麒麟、獬豸、骆驼、马、象六种。走过石像生,迎面而立的是神功圣德碑楼,是康熙帝亲笔题书。碑楼的北面就是方城,方城的规制和各建筑物的装饰,与福陵相同。以隆恩殿为中心,东西有配殿,四角建角楼。前面是高大的隆恩门,后面是石柱门、石五供 、券门、明楼。此处为第二个院落。
过了明楼便是宝城,宝顶之下便是皇太极与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安息之处。宝城后是人工堆起的陵山,顺治帝封其为隆业山。宝城成一个封闭的半圆形,为第三个院落。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完工,又经康 熙、乾隆、嘉庆各朝的改建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因此建筑风格仿自明陵,同时又具有满族特点,是满汉文化交流的典型表现。
(三)、中国古代陵墓主要体现的哲学思想
虽然我们可以把陵墓看作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物,但是他的内容和和功能并不是单纯以此为目的。尤其在古代,它包括着对人死后的世界环境的安排,它反映着一定时代存在着一种世界观,一种对生死问题的认识以致宗教性的对死后世界的构想。
1、入土为安∶死亡即回归母体,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是一个轮回枉然,死亡后要回归 自然。
从古就有了人是由土而生或人是土中来的观念,因此便有了以为人死後的归属应是重新归回土中的观念,尘归尘土归土或入土为安也就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观念。我们可以说,墓葬文化及支持这一文化出现入土为安主张,在潜意识上是一种对土地的崇拜。人是从大自然造化的母体中出生,就要回到大自然的母体中去。风水的专用词也变得儒宗化,结穴的山峦叫做父母山,父母山的来脉叫做祖宗山(少祖山),而众山所由而出的山,则称之为太祖山;但是,观其最根本的父母山的结穴造墓,其形状正如大腹母亲孕著孩子。死者埋入土中,就仿似回到了大地母亲的子宫。
2、追求永恒,死后在阴间继续阳间生活,视死如生。
墓葬之所以涉及宗教说法及注重陪葬品的安排方式,其实正表现了人们对死者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招英语质量分析.pptx VIP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精华版).docx
- 课程思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语言障碍的康复》课件.ppt VIP
- 2025年中国小家电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研究报告.docx VIP
- 语言与言语训练的方法课件.ppt VIP
-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材单元思考与行动解答示例.pptx
- DB52T 780—2012贵州省白酒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定规范.pdf VIP
- 2025年医院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4).docx VIP
- (2025秋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铅笔有多长》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