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度肝炎的临床研究.docVIP

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度肝炎的临床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度肝炎的临床研究.doc

  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度肝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 治疗 慢性重度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以疏肝健脾为大法组方。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优于对照组(66.7%)(P<0.05),症状改善更快更明显,TBIL、ALT好转更显著(P<0.05、P<0.01)。结论加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度肝炎比单用西药治疗疗效更好,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改善更快更显著。 【关键词】 慢性重度肝炎 疏肝健脾法 临床疗效   慢性重度病毒性肝炎多见于慢性肝炎活动期,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肝损害程度较重,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可 发展 至重型肝炎。我们于2003—2007年间,在西医常规治疗和支持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法为主的中药,治疗慢性重度肝炎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未用中药组33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68例慢性重度肝炎患者均为我院肝病中心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临床诊断及病原学诊断标准[1]。排除重型肝炎、瘀胆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胆胰等恶性肿瘤和不配合治疗者。   1.2分组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治疗组35例和西医常规治疗组33例。治疗组男31例,女4例,平均年龄(37.8±5.1)岁,病程为(5.8±2.1)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2例,乙、丙型合并感染2例,乙、戊型合并感染1例;对照组男29例,女4例,平均年龄(36.9±4.7)岁,病程为(5.2±2.4)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0例,乙、丙型重叠感染2例,病毒性肝炎病原未定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方法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保肝降酶退黄,促进肝功能恢复,视病情需要给予血制品、利尿剂等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以疏肝健脾为大法组方如下:柴胡10 g、香附10 g、郁金10 g、川芎10 g、白术、猪茯苓各15 g、山药15 g、炒苡仁15 g、茵陈30 g、田基黄20 g、泽兰15 g、赤芍15 g、陈皮10 g、甘草5 g、炒谷麦芽15 g、鸡内金10 g。加减:伴发热者,加青蒿12 g、地骨皮15 g、白薇10 g;腹胀疼痛,加乌药10 g、枳壳10 g、延胡索15 g;伴有腹水,加大腹皮10 g、厚朴10 g、泽泻15 g;恶心呕吐,加法半夏10 g、旋复花10 g、厚朴6 g;口苦、舌红苔黄腻,加黄芩10 g、龙胆草5 g、佩兰10 g;便溏泄泻,加党参10 g、木香6 g,去赤芍、泽兰;口干、苔少,加麦冬15 g、沙参15 g、白芍15 g、枸杞子15 g,去香附、川芎、猪苓;伴有鼻出血、齿衄,加茜草12 g、水牛角片15 g、白茅根20 g。用法:每日1剂,煎药机煎煮,取汁300 ml,分2次温服,疗程6周。   14观察项目观察临床症状, 将乏力、纳差、腹胀、黄疸4种主要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每周记录1次。每周记录TBIL、ALT、ALB、CHE、PTA等实验室指标。   15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病毒性肝炎临床 研究 指导原则拟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ALT≤55U/L、TBIL≤34 μmol/L)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明显好转(ALT及TBIL下降50%以上)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肝功能无明显好转(ALT及TBIL下降50%以下或升高)为无效。   16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 组主要症状改善更明显,两组黄疸积分在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乏力积分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除乏力症状外,均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2。表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略)表2两组症状改善时间(略)   2.2实验室指标变化两组治疗后TBIL、ALT、PTA有显著改善,治疗组TBIL、ALT改善更显著,详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略)   2.3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1例(31.4%),有效20例(57.2%),无效4例(11.4%),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显效6例(18.2%),有效16例(48.5%),无效11例(33.3%),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4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军医杂志第36卷   3讨论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