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洞形设计下两种复合树脂的微渗漏对比研究.docVIP

相同洞形设计下两种复合树脂的微渗漏对比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同洞形设计下两种复合树脂的微渗漏对比研究.doc

  相同洞形设计下两种复合树脂的微渗漏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复合树脂充填V类洞的近期疗效。方法选50例患者200个楔状缺损分两组制备V类洞,分别使用3M和杜拉菲勒两种光固化树脂修复,经i年的临床观察,评定疗效。结果3M复合树脂修复组成功率达94%。杜拉菲勒修复组成功率85%。结论相同洞形设汁的两种树脂在微渗漏及边缘密合性等材料性能上有差异。 牙颈部楔形缺损是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造成牙颈部楔形缺损的主要原因是磨损、酸蚀和咬合应力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楔形缺损发生的部位接近牙髓,在临床操作中难以取得充足的机械固位力。因此,我们采用充填时制备V类洞的方法,应用光固化树脂进行楔状缺损的修复,通过1年的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门诊患者中选择楔状缺损患者50例共200颗牙,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38—68岁。前牙56颗,余为双尖牙144颗都有楔状缺损,无穿髓及牙髓病变,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温度、机械或化学刺激敏感症状。 1.2材料美国3MESPE公司生产的Z100光固化复合树脂,贺利古莎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杜拉菲勒光固化复合树脂,登士柏MAX型光固化机。 1.3方法选择双侧患牙均有楔状缺损患者,应用Z10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一侧共100颗牙,用杜拉菲勒树脂修复对侧同名牙共100颗。修复前对每例患者修复区域进行常规的洁治、刮治等 治疗 后,清洁缺损处lmin,流水彻底冲洗20s。用高速倒锥钻制备V类洞,半圆形盒状洞,洞缘釉质壁呈短斜面。然后进行酸蚀60s,水冲洗吹干呈白垩色后涂釉质黏结剂,光照固化20s,分别用Z100光固化复合树脂及杜拉菲勒树脂进行充填,再光固化40s。随后两侧用细砂车针修整,橡皮轮抛光。 1.4复查评定标准成功:充填物保持正常形态;与洞壁密合,无缝隙或染色;牙髓活力正常;对温度、机械、化学刺激无过敏症状。失败:充填物部分或全部脱落;与洞壁有缝隙或染色;出现牙髓病变。 结果 两组病例经过土年的随访观察。Z10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组,100颗牙,失败率6%,成功率94%;杜拉菲勒修复组,100颗牙,失败率15%,成功率85%。经检验:x2=4.31,P<0.05。 讨论 楔状缺损是口腔科常见多发病,好发于双尖牙。复合树脂作为一种修复材料,具有优良的美学效果,相对低的热传导性,在窝洞制备中对牙体组织保存率高等优点,在牙体缺损的修复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对50例患者200个楔状缺损在同一个体、同一环境的严格比较,结果显示使用3N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成功率高于使用杜拉菲勒光固化复合树脂。分析相关原因主要为微渗漏、边缘密合性与材料的抗力等材料性能上的差异。 微渗漏是牙体硬组织与充填材料之间由于多种原因出现的难以用肉日艮觉察的微小缝隙,由于复合树脂有1.7%—3.7%的体积收缩[1]当口腔中温度变化时,修复体和牙本质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二者交界处容易出现微小裂隙,导致微渗漏,细菌、液体、分子或离子可通过,从而容易产生边缘变色、继发龋、牙本质过敏甚至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等并发症。其产生除与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有关外,还与从备洞至充填过程中每步操作都可能有关系。修复体良好的边缘密合性可以降低边缘微漏、牙髓刺激症和继发龋的发生。因此边缘微漏和继发的边缘着色是影响充填成功率的重要因素[2]。因此窝洞修复后出现微渗漏一直是困扰口腔医师的一个棘手问题[3]。粘结剂的使用是减小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有效方法[4]。粘结材料和牙体组织间形成强大持久的粘结力是齿科粘结修复成功的保障,不仅关系到修复的机械学原则,而且关系到生物学原则和美学原则。光固化树脂脱落率高低也与釉质黏结面积有很大关系,黏结力大小与黏结面积成正比,而楔状缺损所发生部位可利用的釉质面积相对较少,是充填失败的原因之一。 随着修复材料的 发展 ,对洞形制备的要求越来越低,而更注重保留更多健康的牙体组织,去除病变组织后略加修整。V类洞通常制备成半圆形盒状洞,多在去除病变后略加修整,备成“V”形洞。Shigeru[5]等比较了三种洞形对复合体充填V类洞后微渗漏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洞缘为直角的半圆形盒状洞微渗漏最严重,洞缘釉质壁呈短斜面的半圆形盒状洞次之,彤洞微渗漏最轻。Asmussen等[6]认为这可能与窝洞体积和洞壁面积之比有关,此比例对边缘缝隙大小有显著影响。而正中牙合力在牙颈部产生的压力对V类洞充填体有挤压的效应,使其侧向变形,边缘完整性被破坏。制备V类洞型可用较少的牙体的切削而获得良好的洞型固位,符合 现代 医学的微创 治疗 观念,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存健康的牙体组织,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本文表现出的差异也受到洞型制备不统一所带来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修复的效果与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相关,但关于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