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眼针治疗中风200例临床观察.doc
眼针治疗中风20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常规针灸与眼针 治疗 中风的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 将2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采用眼针进行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体针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果显示眼针治疗中风具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 眼针;体针;中风
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多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为主的一种病症,特别中风所引起的后遗症对中老年人的工作生活起居带来诸多不便,笔者根据临床经验,采用眼针治疗本病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共200例,其中男145例,女5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与症状 (1)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2)发病急骤,有渐进 发展 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3)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素有肝阳上亢、痰湿素盛等,每因恼怒、劳累、酗酒等因素诱发。(4)眼底检查及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诊断。本文所采用病例,多兼有以下症状: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为主症者;40岁以上急骤发病,在1~2天内逐渐出现偏瘫者;“观眼察病”有血管形状颜色变化与主症相符者。
2 治疗与操作
2.1 治疗组 眼针取穴,常规取眼双上、下焦区,用32号5分不锈钢针,以左手大拇指压住眼球,使眼眶皮肤绷紧,右手持针在眼眶缘周穴压2min许沿皮刺,不施手法,留针5~10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以患肢手足三阳经,取风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足三里、承山、解溪等穴位为主,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标准 基愈:症状基本消失,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并能参加劳动和工作者。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瘫痪肢体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能自理者。好转:症状部分消失,瘫痪肢体功能部分改善者。无效:症状同治疗前或改善甚微者。
3.2 结果 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42例,好转3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38例,好转3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病程与疗效关系
4.1 治疗组 3个月内可走路10例,举手过头18例,能说话15例;3个月以上可走路8例,举手过头16例,能说话15例,其他皆有不同程度好转。
4.2 对照组 3个月内可走路5例,举手过头10例,能说话15例;3个月以上可走路4例,举手过头17例,能说话25例,其他皆有不同程度好转。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66岁,于2003年11月20日来诊。家属代诉:右侧口斜,项强,语塞,一侧肢体活动障碍5天,经某 医院 诊为脑血栓形成,用维脑路通等药无效。诊见:神清、语言不利、面赤、形体肥胖,右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示齿时右口角下垂。血压170/100mmHg。脉弦数,左手不能动。直腿抬高左0cm,右50cm。“看眼察病”见左上、下焦区现见血管曲张鲜红,右眼做倒睫术未查。诊断:中风。 治疗 :针左眼上、下焦、胆区。效果:一次后左手可以抬高过头,直腿抬高试验左45~70cm,可以自行走路。复针2次,诸症消失,基本痊愈,为巩固疗效,加用中药治疗。
6 体会
6.1 病因病机 中风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两季为发病高峰,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病因以内伤积损为主,以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气候变化为其诱因。《景岳全书》“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 [1]。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谷之精血、六腑之清气皆上注于脑,若因风、火、痰、气、虚、瘀等因素导致机体[1]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成本病,固此病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治疗多以补虚泻实、标本兼治之法;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采用针灸治疗可有特殊疗效,主要针对肢体功能恢复及中风痴呆及失语等。
6.2 眼与经络关系 十二经脉直接间接都和眼睛有密切联系。手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连于“目系”(眼球连接于脑的部位),手太阳小肠经颊部支脉循行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由此为起点;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至目外眦与足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