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易》的文本和其相互关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周易》的文本和其相互关系

一、《周易》 的文本及其相互關係 (一)《經》 1.《周易》書的出現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 《左傳·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隨,元亨利貞……’” 《左傳·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 《左傳·宣公六年》:“伯廖告人曰:無徳而貪,其在《周易》豐之離”。 2 .《周易》本為占筮之書 《周禮·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四曰謀;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以八命者贊三兆、三易、三夢之占,以觀國家之吉凶,以詔救政。” 鄭玄《易贊·易論》:“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絶;歸藏者,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 3.《周易》的含義 A.周 鄭玄、陸德明義理論《周易》之“周”,稱之為廣大悉備。鄭玄《易贊·易論》:“易之為名也,一言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陸德明《經典釋文》:“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備也,今名書,義取周普。” 孔穎達則從地點說《周易》之周,以之為“周原”。《周易正義序》:“鄭玄雖有此釋,更無所據之文……案《世譜》等群書,神農一曰連山,亦曰列山氏。既連山、歸藏並是代號,則《周易》稱‘周’,取岐陽地名,毛詩云‘周原膴膴’是也。” B.易 以日月為易。 《說文》:“秘書說曰:‘日月為易,象陰陽也。’” 鄭玄:“易者,日月也。” 《易緯·乾坤鑿度》:“易名有四義,本日月相銜。”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乾坤設位章》:“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經典釋文》:“《易》,經名也。虞翻注《參同契》云:‘字從日下月。” C.周易 周禮·大卜》賈疏:“《連山》、《歸藏》皆不言地號,以義名《易》,則‘周’非地號。以《周易》純以乾為首,乾為天,天能周匝於四時,故名《易》為‘周’也。” 換句話說,“周易”謂廣大悉備的易道,《周易》則是揭示此道的經典。 4.篇章 《周易》在先秦就分為上下兩篇。《系辭》:“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晉書·束皙傳》:“其《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 漢孟喜前已稱經。孔穎達《周易正義卷首》:“但子夏傳云雖分上下二篇,未有經字。”他又說:“案前漢孟喜《易》本云分上下二經,是孟喜之前已題經字。” 《後漢書·荀爽傳》:“文王作《易》,上經首‘乾’、‘坤’,下經首‘咸’、‘恒’。” 5.內容 上篇明天道,下篇敘人事。 《序卦》:“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物,故受之以芚。” 《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韓康伯注《序卦》:“先儒以‘乾’至‘離’為上經,天道也;‘咸’至‘未濟’為下經,人事也。” 6.《易經》 從西漢開始,人們稱《周易》為《易經》,同時將注解《周易》的十翼也列為經文。此時雖經傳並稱十二篇,但兩者並未合為一書。《漢書·藝文志》:“《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顏師古注:“上下經及十翼,故十二篇。” 從鄭玄開始,《經》與《傳》合為一書。《三國志·高貴鄉公傳》:“鄭玄合《彖》、《象》於《經》者,欲使學者尋省易了也。” 7.經傳連附 至王弼始將《彖》、《象》按六十四卦一一分拆,而配附於相應的卦辭與爻辭後;又將《文言》分開,分別置於“乾”、“坤”兩卦後;其餘則合書而行。《周易》一書於是成了現在通行本所見的形式。 但朱熹的《周易本義》卻力主回到經傳相分的狀態,已便學人瞭解伏羲、文王、孔子三易各有所分。 (二)《傳》 《周易大傳》,先秦已有《易傳》之名。《戰國策·齊宣王見顏斶》:“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慢驕奢,則凶必從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鹿者辱,禍必渥。” 西漢時有《易大傳》之稱。《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間,湣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漢書·郊祀志》:“《易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世。’” 古人更多稱為“十翼”。此名最早見於《易緯·乾坤鑿度》:“孔子……五十就《易》,作十翼明也。”十翼包括《彖》上、下兩篇,《象》上、下兩篇,《系辭》上、下篇,《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各一篇。 1.《彖》 《彖》的成立早於莊子,其宗旨如王弼《周易略例》所言:“夫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2.《象》 《象》分解釋卦的《大象》辭與解釋爻的《小象》辭,前者比後者成立時間早,但最遲不晚于戰國時期。 其宗旨王弼《周易略例·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