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docVIP

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doc

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   摘要:扬州清曲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明清时调在曲艺音乐中流变之典范。流行于扬州市区及周边城镇,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含有数百支唱腔及曲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研究清曲唱腔特征并总结规律,以此推断出清曲独有的审美情趣及艺术价值,进而从文化生态角度,诠释成因。   关键词:扬州清曲;音乐艺术;唱腔特征;审美特征: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61-06      扬州清曲是明清时调在扬州地区流传之遗音,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突显出她在传统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和价值。其唱腔曾对众多戏曲、曲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影响。如四川清音、湖北小曲、江西清音、广西文场及扬剧、淮剧等。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专家学者对它进行研究整理,成果显著,如章鸣的《扬州清曲调查报告》(1960油印本),韦明铧《扬州曲艺史话》(1985中国曲艺出版社)、韦人《扬州清曲三卷》(2006广陵书社)等。其中对清曲唱腔研究关注不够,本文拟从这里人手,用定量分析法研究唱腔的共性特征,从中推断出清曲的审美情趣,进而放人文化背景中诠释成因。      一、百曲如一――曲牌系统研究      清曲传统曲牌共73支,来源复杂雅俗兼得。其中有来自南北曲的[劈破玉]、[黄莺儿];有来自当地民歌的[杨柳青]、[玉美针];也有来自当地花鼓的[磨豆腐];其中源于明清时调者为最多,如[剪靛花]、[银纽丝]、[梳妆台]、[叠断桥]、[鲜花调]等等。从名称看曲牌构成显得纷乱繁杂,从听觉上却能感受到同类化现象。《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注释[倒花篮]曲牌时写到“[倒花篮]旧名[倒豌豆],与[湘江浪]、[老叠断桥]、[叠断桥]属同一曲牌系列……该曲调与[湘江浪]相近。”《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扬剧概述中也有这样的叙述“在清曲曲牌中[剪剪花]与一些风格相近的曲牌构成独特的曲调群,它们相互勾结,转折自然,不落痕迹,如[鲜花调]、[夸夸调]、[哭小郎]等”,这些文献记载进一步证实了清曲曲牌的同类化现象。据笔者统计清曲中有同曲异名现象的曲牌占整体曲牌的近百分之八十,出现此现象并非偶然,原因存于调名混用及曲牌自身的流变。曲牌名称混用现象在明清时调中较普遍,曲调名常常被词格、曲文、歌名等代替,如[鲜花调]其词为前两句相叠,用词格命名为[双叠翠],从曲调看其实为一物也,但后人时常作相异曲牌收录、曲牌[罗江怨]常取曲文末句泛声[哈哈调]为另一名,歌名[四季相思]、[叹五更]也常代调名[银纽丝]等。曲牌自身流变是指在原曲牌基础上滋生出新的曲牌,这多半由职业、半职业艺人在演唱曲牌过程中“依调填词”,或“依词变调”形成。单乐种系统内曲牌衍变现象在曲艺、戏曲这类程式性音乐中较常见。这常给研究者带来迷障,尤其是音乐工作者。         对于清曲唱腔研究,笔者将跨越曲牌名纷乱的障碍,着重研究曲牌唱腔本身。根据唱腔的异同差异,将清曲曲牌调同,名、词不同的归类。分为[梳妆台]类、[天津调]类、[莲花调]类、[虞美人]类、[急急风]类、[满江红]类、[道情]七小类。各类中不同曲牌间曲调并非完全一致,有大同小不同、小同大不同的情况。但总体上同类曲牌风格统一、音乐素材接近,情绪表达相似,各类间又有特征差异。如[天津调]类和[满江红]类前者曲牌用材单一,对比性弱,结构短小,情绪单纯,形象鲜明。旋律错落有序、抑扬起伏,基本围绕羽、徵音做级进环绕式进行,连续两个小三度回旋连接la-do-la、sol-mi-sol,增添了曲调的律动感,给人清新活泼,流利舒畅之感。后者,则不然,曲牌用材复杂,对比性强,结构庞大,常重复联套使用,旋律平稳柔婉,字少腔多,整体风格恬淡典雅,雍容端庄。      二、清雅不失爽朗――音乐审美特征研究      清曲七类唱腔有何共同规律,又体现出怎样的审美特征,以下将详细分析之。异曲同腔现象已使曲牌数量简化,根据实地调查中曲牌使用情况及曲调简洁原则,选出各类代表性曲牌(笔者称母曲),即上述命名类别曲牌。着重分析这七支代表性曲牌,便大致可知清曲唱腔的旋律特征。首先使用昆曲、道乐研究中的主腔分析法,找出七支母曲的核心腔句,命名为“母腔”。它是母曲唱腔构成的基础,也是该类曲牌的特性腔句,统系众多不同曲牌。“母”实际上含有曲牌体系的意义,即各曲牌之间共有,起到联系曲牌之间关系作用的基础结构。现将七支代表曲牌的具象“母腔”以表列出,并加以编号,用C调记谱,如下。   这七支母腔体现了七类不同曲牌间的异质,同时包含了腔格、腔型(即旋线旋法、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参照结构特点,总结唱腔的共性特征。   1、腔格。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