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人生之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中的人生之美.doc

文学中的人生之美   【摘要】文学是关于人生之美的语言艺术,追求个体意志的实现,是文学形象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文学三境界――纯情、绝望、辉煌,在优秀作家的作品里能够得到充分表现,川端康成的创作即体现出此三阶段的特征。辉煌境界是人生之美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学价值的最高体现。   【关键词】美的三境界;川端康成      文学是什么?东北师范大学的一位文学教授讲:“文学是空气,里面什么都没有,但没有它,谁都活不下去。”文学理论讲,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艺术。艺术是什么呢?人的活动都是真、善、美的混合,美占主体即艺术。那么,美是什么?美是人的本体追求,是人对自由的最大感受。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个体意志的外化,是人的个性、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实现,或者说,自由就是人性得到满足。那么,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人满足动物性的需要之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所在。一个人活在世上,不仅需要物质生活,而且需要精神生活。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关注的始终是人的精神层面,关注自由、人性和幸福。正因为对自由、人性和幸福的关注,人类才称为人类,要不然,人只能像动物一样地活下去。鲁迅先生早年“弃医从文”,为什么?因为医学救治的是人的肉体,而文学救治的是人的灵魂。文学是人学,文学关心人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生中的美,文学是写人的。   既然文学是关于人生之“美”的语言艺术,勇敢追求和表达美,追求个体意志的实现,也就成为文学形象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全书的主线。贾宝玉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的道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他也应该找一个“德言工貌”俱全的女子作妻子,主持家政,继续家业。可是他却力图挣脱家庭强加于他的名缰利锁,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他“最不喜务正”,“不肯念书”,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在婚姻问题上,他既不考虑家族的利益,门当户对;也不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去选择封建淑女。他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感情。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只有贾宝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这两个光辉的艺术形象,贾宝玉和林黛玉,在重重压力之下,以追求个体意志的实现为人生最高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他们这样,不同凡俗,不畏人言,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独自去撒哈拉沙漠流浪的台湾女作家三毛,远离巴黎抛妻弃子到热带岛屿与原始土著居民一起生活的画家高庚,二十六岁那年带着一个三十四岁的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的女人一起私奔的劳伦斯,他们的人生是传奇的,是美丽的,是无悔的,苦和乐都是值得的。人生在世,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不要在乎社会成见,不要让人生留下遗憾,勇(下转第46页)敢追求和表达美,少一份社会世故,多一份真率纯真,才会拥有值得珍惜的人生,才不会白活一世。   人在一生中,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对美的感受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于是有了美的三境界:纯情、绝望和辉煌。有本书曾讲,人一生的思想认识过程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觉得世界是黑白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与白界线明确,势不两立。在第二阶段,世界不再是黑白分明的,世界在眼中是黑白不分的,黑里有白,白里有黑,黑与白混合在一起,找不到它们的分界线。在第三阶段,黑与白又重新明晰起来,黑不等于白,白也不等于黑,黑确实是黑,白真正是白。这与“美的三境界”似乎有相通之处。就大多数人而言,人的一生,童年、青少年时期主要处于“纯情”境界,这个时候的人单纯、天真、烂漫,充满理想色彩,人生的基色是纯白色的,正统观念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人们相信“人性本善”。青年、中年时期,人进入社会,面对现实生活,人生的基色逐渐由白色变成黑色,先前头脑中的正统观念开始受到怀疑并发生动摇,人进入“绝望”阶段,“人性本恶”成为更多的人的思想观念。到了老年,经历了人世沧桑,回首人生一世,人生的基色应该是灰色吧,好与坏,善与恶,一切都过去了,都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对人生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慨叹。不管对与错,一切都可以忘掉,但不能忘的,是这一切占据了人生,这就是人生的价值。于是,人从“绝望”境界上升到“辉煌”境界,超越黑白观念,重新关注人生。   美的三境界,在优秀作家的作品里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创作中有关爱情、婚姻的内容,表达了深幽、复杂的审美观念,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创作的爱情名篇,可看作是作者“纯情”境界的代表作。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