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话剧的世纪反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话剧的世纪反思.doc

早期话剧的世纪反思   摘要:早期话剧的发展,并非是从崛起到衰落的简单轮回,而是整个中国现代戏剧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并不圆满的第一个环节。   关键词:中国话剧;发展;反思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话剧是“舶来品”,它是在引进西方近现代戏剧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人物对话为主体的戏剧样式。在中国本土,最早上演话剧的团体,是由上海租界的西方侨民所组织的浪子剧社和好汉剧社。最早由中国人上演的话剧,是19世纪末由上海教会学校的师生们所演出的英语剧。最早由中国人演出、影响最大、也最像话剧的剧目,是1907年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编演的《茶花女》第三幕和《黑奴吁天录》。中国话剧至今已经有一个100多年的历史,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上世纪初的早期话剧,竟然是中国话剧整整一个世纪的轮回式缩影。      一、上海租界的戏剧演出      西方戏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说不唱的Drama,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话剧;一种是有说又唱甚至还有舞蹈的Opera。中国话剧的第一阶段或者说是中国话剧的直接源头,是西方人在上海租界的戏剧演出。   租界原本是丧权辱国的特殊区域,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包括现代话剧在内的中国现代文明,都是从上海租界走出第一步的。孙中山、黄兴、蔡元培、章士钊、陈独秀、周恩来、潘汉年等革命党人的根据地,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设在上海公共租界的。鲁迅、周扬、田汉、胡风等左联文化人的舆论阵地,也都是依靠外国人的租界当局来给予保障的。陈独秀当年就有过一句名言,叫做“恶国家不如无国家”,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护本国人的个体权利,就不如没有这个国家。到了陈独秀在北京大学编辑《新青年》的时候,胡适、鲁迅等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语。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毁了中国社会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凭着武力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口岸开辟了专供侨民居住的租界区。早在18世纪中叶,上海租界的西方侨民自发组织了两个业余演剧团体,一个叫浪子剧社,一个叫好汉剧社,他们通过搭建临时舞台演出世界名剧来自娱自乐。这些世界名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最大区别,就是以对话为主,舞台上的举手投足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基本一致。   1866年,浪子、好汉两个剧社合并成为ADC剧团,并且于1867年修建了一个正规的现代化剧场――兰心戏院。兰心戏院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演出场所,它以演出戏剧为主,有时候也邀请一些马戏团参加演出,它的演出形式与中国传统戏曲没有一句话不拉长腔调,没有一个动作不照搬程式截然不同。虽然早期的中国话剧活动家徐半梅、包天笑、郑正秋等人,都在“留学西洋的朋友”的陪同下,观看过兰心戏院的演出;但是,西方侨民的演剧活动局限于租界范围之内,与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还是相当隔膜的。真正把西方戏剧推到中国人面前的,是教会学校的学生演剧。这也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二个阶段。      二、教会学校的学生演出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教会学校在中国迅速发展,西方的教育模式也自然而然地传人了中国。中国的现代化教育是从教会学校起步的,中国的现代话剧最早也是从教会学校开始的。   1898年的圣诞节,上海梵王渡基督教约翰书院的学生。选取西方哲人的“嘉言懿行”,排演了一出英语剧。到了第二年的圣诞节,学生们除演出英语剧外,还用汉语编演了一出《官场丑史》,用来讽刺中国官场的黑暗面。这出“既无唱工,又无做工,不必下功夫练习,就能上台去表演”的“新剧”,是中国话剧最为原始的初级形态。当时在上海育才学堂上学的汪优游,因为观看《官场丑史》而产生了从事戏剧活动的念头。   与西方人有圣诞节一样,皇权专制时代的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圣诞节,那就是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子生日。在每年的这一天,官学里面的生员都是要吃猪头肉、过圣诞节的。当年的新式学堂也概莫能外。   汪优游又名汪仲贤,是早期话剧的一个重要人物,既是戏剧活动家又是著名演员。1900年的孔子圣诞,汪优游和同学们在上海育才学校举行庆祝活动,演出了三出时事新剧,剧情选取的是八国联军进北京和江西教案之类的现实题材。同年12月,南洋公学学生在年假里排演了该校教员朱双云的《六君子》、《义和团》等剧目。这种自发的演剧活动迅速在校园里开展起来,不久便由上海波及广州、香港、苏州、杭州、南京、天津等地。到了1905年寒假,汪优游又联合几个学校的新剧爱好者组成业余剧团文友会,并且走出校园,在一所临时借用的私人住宅里演出了《捉拿安德海》、《江西教案》等剧目。这一次的演出,虽然被突如其来的雷雨所冲散,还是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   继文友会之后,成批的学生剧社在各地涌现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沪学会演剧部、上海群学会演剧部、上海学生会演剧部、上海青年会演剧部、开明演剧会以及开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