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操高陵的考古确认与释疑.doc
曹操高陵的考古确认与释疑
今天有机会参加中国秦汉史学会和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两会会长联席会议很高兴。感谢李凭会长的盛情邀请。因为参加“曹操高陵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我发表了一些学术意见,在社会上引起一些人的质疑。我这里想就安阳西高穴二号墓被确认为曹操高陵的考古学确认过程、科学依据、认矢逻辑谈些意见,并就一些对曹操高陵考古确认的部分“质疑”作以释疑。
古代墓葬的考古研究,首先要解决墓葬时代与等级(或规格)问题,如果考古发现资料具备,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墓葬的墓主。对新的考古资料认识要从已知作为出发点探讨未知,其中对比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安阳西高穴大墓由南北排列的两座墓组成,一号墓居北,二号墓位南。汉代大型墓葬排列规律,一般是南北排列的二墓,南墓为主墓;东西排列的二墓,西墓为主墓。西高穴大墓为南北排列的两座墓,其中南部的二号墓应为主墓。再从已经考古发掘获得的资料来看,西高穴大墓中的一、二号墓规模,后者大于前者。据此,又可进一步判定西高穴大墓的二号墓应为主墓。二号墓为“甲”字形墓,南一条斜坡墓道和前室、后室及4个侧室构成,属于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室墓。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墓道最深处距地表15米,墓道两壁各有7个台阶,由上向下,逐级内收。墓室墓圹东边宽22米、两边宽19.5米,东西长22米。墓门宽1.95米,高3.02米,墓门为石门,其外有3层封门砖,墓门顶部砖券。墓室有前室与后室,二室平面均近方形,边长约3.8米,四角攒尖顶。前室与后室南北两侧各设置一个侧室,侧室平面均为长方形。后室西部与其南、北侧室各有一葬具遗迹或遗存。墓室石板铺地,石板一般长95厘米、宽90厘米。4个侧室均置石门,发现多件残存石门石块。该墓曾遭到严重破坏与多次盗掘,但是仍然发现了一批重要文物,如陶鼎、罐、壶、盘、盆、耳杯、灶、仓、陶俑等陶明器,刻有画像的残石块,石璧与石圭,东汉五铢钱,铁甲、铁剑、铁镞、弩机构件等兵器,盖弓帽、伞帽、铜铃等车马器,铜带钩、铁镜、帐钩、石枕、陶砚等用具,59件刻铭石牌和3个个体的人头骨等。
过去已经考古发现的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的高等级墓葬有多座,如河北定县北陵头东汉中山国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合葬墓、徐州土山东汉晚期某代彭城王或王后墓、山东济宁普育小学的任城王刘博或刘佗之妻墓葬、曹魏都城洛阳曹休墓和三国时代偃师杏园的“约当曹魏前期”M36及约在西晋中晚期的M34、249年的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及其家族墓(270年的朱绩墓)、马鞍山宋山东吴景帝孙休墓葬、南京上坊孙吴墓等,通过上述墓葬与西高穴二号墓对比研究,它们的墓葬形制、规格相近。不少方面,西高穴二号墓的规制似乎更大一些,如西高穴二号墓的墓道宽度近10米、墓室地面铺置的石板边长1米左右、墓室内高达6米之上等。根据西高穴二号墓墓葬形制、规格与出土的陶壶、陶盘、陶罐、陶灶、陶仓、画像石、五铢钱、石圭、石璧等遗物来看,西高穴二号墓时代应为东汉晚期,墓葬规格应为东汉晚期的“王陵”级墓葬。
通过对西高穴二号墓发现的刻铭石牌文字内容和字体时代、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男性人头骨与文献记载的曹操去世年龄、西门豹祠遗址和邺城遗址与西高穴二号墓相对分布位置、出土“鲁潜墓志”与西高穴二号墓地望关系、西高穴二号墓的地势和“不封不树”现象与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位置关系等方面综合研究,我认为西高穴二号墓墓主人就是死于东汉晚期的魏王曹操,西高穴二号墓就是曹操“高陵”。
一、关于“七十二疑冢”的“释疑”
曹操高陵考古发掘之后,有些人提出,曹操有“七十二疑冢”,为什么就把西高穴二号墓确认为曹操高陵?其实“七十二疑冢”是宋代以后编造的传说,真实的历史上不存在“七十二疑冢”。 “疑冢”之说,历史文献较早的见于唐代张理、张?L之墓设置疑冢。北宋王安石的《将次相州》诗中有“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邱”。这里的“八九邱”是否为“七十二疑冢”还说不清楚。南宋文人范成大《揽辔录》记载:“入曹操讲武城,周遭十数里,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南宋刘辰翁《金缕曲?贺新郎》:“寂寞西陵歌又舞,疑冢嵯峨新土。”此后,元明清时代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越来越多、越来越离奇,有的说“七十二疑冢”中的曹操墓被发掘了,(王士祯《居易录》卷29)有的说曹操墓在漳河河底。(《坚瓠续集?漳河?曹操墓》、《聊斋志异?曹操冢》)20世纪80一90年代,考古工作者已经将地方志书认定的“七十二疑冢”究明,它们属于南北朝时代的东魏、北齐墓葬。至于说曹操墓葬于漳河河底的说法,更是经晚近《聊斋志异》等记述流传下来的演绎。
关于曹操高陵的位置,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清楚的,《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于“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三国时代,曹操高陵地面之上还有陵园及祭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