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天津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与天津教案.doc

曾国藩与天津教案   【摘要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就在他任直隶总督期间,同治九年,1870年的6月21日,发生了天津教案。天津教案发生后,法、英、美等国一面向清政府提出抗议,一面调集军队进行威胁。曾国藩负责处理天津教案。天津教案以赔款杀同胞为结局。曾国藩在处理教案中也有“办理过柔”的地方。但是应如实地评价他的历史功过,应是功大于过。因为,一场战祸的损失是远远大于因天津教案带来的损失和屈辱的。   【关键词】曾国藩;天津教案;教会;侵略势力      近几年,史学界关于天津教案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说法,史学家们也在进一步研究天津教案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我还是从传统的研究观点的角度来阐述一下我对天津教案的认识。      一、天津教案发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利用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特权,大量涌入中国,他们并不单纯地从事传教,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推行文化侵略政策的工具。由于他们背靠本国政府,在中国享受治外法权,使教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权势力,成为西方列强侵略势力的突出代表。中国民众屡受欺压,清政府却一味忍让,使民众无处申诉,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高涨。因此,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民众多次掀起反对教会势力的所谓教案。天津教案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生的。   天津作为当时清朝京师门户,是列强侵略的重要地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为通商口岸。他们在这里划定租界,设立领事馆,租地造屋,一味逞强,一直被中国人民所深恶痛绝。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就在他任直隶总督期间,同治九年,1870年的6月21日,发生了天津教案。      二、天津教案的过程      同治九年五月,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所收养的婴儿不明不白死亡达三四十人,那时百姓的孩子也经常失踪,因此百姓中就流行着一种谣言,说是天主教的神甫经常派人用蒙汗药拐了孩子去挖眼剖心。   5月21日,一个名叫武兰珍的拐犯被群众当场抓住,被扭送天津县衙。经审讯,武兰珍供出是受天主教堂华人司事王三指使,迷药也是王三所授,先曾迷拐一人。教民王三是一个开药铺的商人,依仗教会势力,欺压百姓,早已引起公愤。   在这种情况下,通商大臣崇厚和天津道周家勋拜会法国领事丰大业,要求调查天主教堂和提讯教民王三与武兰珍对质。   丰大业没办法,只好答应。将王三交出与武兰珍对质。结果证明教堂并无挖眼剖心之事。哪知当衙役送王三回教堂时,一出署门,百姓就争骂王三,并用砖石掷他。丰大业两次派人要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后见崇厚先后只派两人,不肯答应捕人,丰大业怒不可遏,不仅鞭打来人,而且还倒拖其发辫。丰大业不听劝告,狂怒不怕中国老百姓,气势汹汹冲出门外。   人们见丰大业出来,都让开道路。不料丰大业走到浮桥时,遇到天津知县刘杰。丰大业上前就向刘杰开枪。没打中刘杰,却打伤了刘杰的跟从。这一来犯了众怒,百姓一拥而上,将丰大业打死。发怒的民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赶到天主教堂,烧毁望海楼教堂,杀死神父,焚毁美国和英国教堂6座。这次事件中先后计打死外国人共20人。这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从事情的发展过程来看,天津教案是一次群众自发性的反帝斗争,根源还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群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一次自卫行动。      三、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发生后,英、法、美等国一面向清政府提出抗议,一面调集军队进行威胁。清政府大恐,两天后,曾国藩就遵照清政府的谕旨,由省城保定前往天津查办此案。   曾国藩闻知天津教案后,十分惊恐。自从与洋人打交道以来,深知中国远非外人对手,因此对外一直主张让步,避免同洋人开仗,通过维护洋人在华利益,换取中外所谓“和好”局面。他认为以往教案,仅伤及教士,洋人就出动兵舰相威胁,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次殴毙领事,为前所未有,法国人必不肯罢休。基于这种估计,他只得勉强硬撑,硬着头皮前往天津。   曾国藩于7月10日抵达天津,他分析事情虽已过去了20天,但“百姓尚激奋不已,满城嚣嚣,群思一逞”。绅民拦舆递禀者,填街溢市,“每收一禀,其衣冠而来者,必数十或数百人”[1](p69)。      四、天津教案的处理结果      曾国藩一心一意地袒护天津府县。一是因为他对这件事深感内疚,“此次中外无不知此狱之冤,其议令远戍,全系曲徇洋人。”[2](P35)二是因为府县均是朝廷命官, “为国权衡利害”的本意。三是因为张光藻等在天津惩治府县,会大失民心。   天津教案解决后,人们对曾国藩的谴责更多,卖国贼的称号加于曾国藩。这样,曾国藩这位“中兴名将”、“旷代功臣”,转眼之间变成了卖国贼,“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3](P87)。   天津教案以赔款杀同胞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