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放船(197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后一次放船(1972).doc

最后一次放船(1972)   一九七二年夏,大雨连天,金沙江水像奔腾的野马,一股劲地往上涨。据老人们讲,那年的大水仅次于一九五三年,但汛期比一九五三年还要长。   我们在修建电厂的工地上,因为连天的大雨无法施工,只好在窝棚中打打扑克,下下象棋,消磨漫长的白天。   一天中午,我们正在打牌闲聊,忽然,窝棚门被人猛地推开,一股凉气袭来,大家都不自禁地打了个寒噤,定睛一看,原来是我们生产队的会计。他摘去斗笠,脱掉披在身上的蓑衣。我们忙不迭地让座,烧火给他烘干湿透了的衣服。我随手递过了正喝着的白开水,问他:“会计你还有闲心冒雨大老远跑来看我们,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他笑了一笑:“哪个耐烦来看你们,我又不是吃饱了撑的。我是奉了指导员和队长之命来叫你和小王回去放船。”我说:“何必呢?家中不是有好几个船工吗?你也可以去嘛,是不是你们都怕死?”他说:“并不是怕死,水太大了,有些人不会水性,叫你俩回去。”“这么大的水,放什么船!”我说。“你别那么说,这次放船是公社革委会命令的,我们只能顺从。”“命令?”我愣了一下,“有什么事这么严重,非得这大水天去行船?”“你不知道,县里正在开献忠会,公社食品组在沿江一带收购了七十多头肥猪,对门县的公路石门关一带被水淹了,没法运往县城,猪已死了好几头,剩下的必须在三天之内运到下桥头食品站再上车拉到县城,所以公社叫我们队用船运往桥头,你俩必须今天赶回家,明天就出发。”   当时整个县能够完成上交任务的只有我们江边两个公社,其它公社是山区、藏区,根本不能收到这么多的肥猪,所以上级也十分重视。   下午四点左右,我俩同会计只好冒雨从工地往家赶,道路泥泞不堪,十多里路将近走了四个小时。到家已是掌灯时候,家中晚饭也吃过了。我母亲炒了一碗鸡蛋饭给我,在当时这已是相当不错的伙食了。八岁的小妹望着我直吞口水,我把鸡蛋挑出来给她,她害羞地坐到一边去了。   正吃着饭,队长到我家说:“吃完饭到队里开会,商量给你们船工开伙食补助。”我说:“等等,我吃完饭一同去。”说着几口就将饭吃完。这时雨渐渐小了,变成了牛毛细雨,我用柴刀劈了几块松明燃起火把照亮,就同队长沿着弯曲的稻田埂到队部去了。   熊熊的火塘边已等着六人,有我们放船时加封的王船长、老张、小李、老九和二王兄弟俩。我问:“黄指导员呢?”队长说:“他到大队革委会开会去了,不必等他了。”因指导员未到场,我们倒还减免了一些例行的惯例,像开会前背诵毛主席语录等等。船老大说:“队长,这满架水,可能七人不够。”“还有老吴,没有通知他开会,也叫他去。”队长说。这老吴,大约五十多岁,毕业于西南联大,一九四七年任过一年伪县教育科长,一九四九年参加地下党,在金江特区工作过。由于成分是地主,加之历史问题,在一九五七年下放干部中被送回老家务农,历次政治运动都不能幸免。生产队的重活、脏活都有他的份,并且每个工只给七分工分(别人十分)。有他同去我们都很高兴,因为烧火做饭都是他的份了。   队长说:“明天一早你们派两个人来叫保管员称给你们补助粮,照过去一样每人十斤。”船老大说:“今年不比往年,在这满架水放船,可能上航时要多拉几天,能不能多给点?”队长沉吟了一下道:“好,那每人再给加两斤,够了吗?”我们忙说:“够了,够了!但每人需要借支二元钱买烟抽。”队长答应后,大家又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阵,各自点着松明火把回家了。   第二天雨还是不停,我们叫老吴和老张去队部称补助粮和预支每人二元钱、一饼下关茶厂出品的“中茶”牌砖茶。我们带着行李和自备的口粮到江边等候。到了江边,见到船在两天前就被在家的几个船工打扫干净,帐篷也扯好了。等了二十来分钟,称补助粮的老吴和老张也过来了,我们就准备出发。   巨甸至下桥头这段江面较为平缓,是金沙江在虎跳峡往上江面惟一能行船的一段航线,早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就被丽江地区派修江队疏通过。我们的王船长当时就是航运队员主力,对船道了如指掌;我们几个船工又有多年的放船历史,所以行船对我们来说简直是轻车熟路。   从我们生产队到公社所在地有十三公里水路,是逆水行船,枯水季节一天就可拉到,但在满架水可能需要二至三天。因为在岸上能拉纤的地方太少,沿岸又有许多杨柳,灌木挡绊,只能用挠钩和撑杆拉着、撑着往上慢慢行船。   雨还在下,我们把帐篷拆了盖在行李和伙食上,每个人都套着一条底部打通冒出头,两边开口伸出手的日本尿素口袋。我和小李提着挠钩,二王每人一根丈二长的撑杆,老张和老吴划着桨,王船长掌舵。我和小李轮流着看准岸边树杆,用挠钩拉着向前。二王用撑杆在船头撑着走到船尾,又马上跑回船头,反反复复操作。掌舵的注视前方,这样一尺一尺地往上移动。   往上走了五公里,江东已经行不通了,只能划到江西往上撑。又往上走了两公里,天色晚了,我们就扯帐篷做饭、过夜。第二天清早,老天有眼,天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