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璎 人淡如菊的设计师.doc
林璎 人淡如菊的设计师
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包括她的成名作“越南战争纪念碑”、在耶鲁大学的“妇女桌”、在田纳西州克林顿区的儿童保护基金会礼堂以及纽约的非洲艺术博物馆等。2010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发“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是此次获奖者中惟一的亚裔。她的名字叫林璎。
林璎,其家族堪称书香门第。曾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己丑科(1889年)进士,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他资助青年赴日留学的学生,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祖父林长民曾赴日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善诗文、书法,回国后与同学刘崇佑创办福州私立法政学堂,并任校长。父亲林桓精于陶瓷,曾任美国俄亥俄美术学院院长。母亲是一位诗人,曾任俄亥俄大学亚洲和英语文学教授。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林璎的姑父和姑母。
如今,林璎是个大忙人,她要在纽约的工作室工作,又要到遍及美欧的工地看工程进度,还要照顾两个女儿。如今,虽已名满天下,但林璎仍不讲究衣着,一名美国记者说她平时穿着就像一个“匆匆赶去上课而又害怕迟到的大学生”。林璎为人极其低调,不喜和媒体接触,也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对已拥有许多荣衔,她觉得那也没什么。
人淡如菊的林璎
在国内,林璎的名字是近几年才为人所熟悉。在她的身份介绍中,总是少不了这样的前缀:“林徽因的侄女”。因为从事的行业相同,人们也总是将她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林璎完全不知道有这个姑妈的存在。“我一直都知道,对于父母来说我们生活的地方并不是家……几年前我问妈妈,为什么她从不提及她的过去,她说,这是因为我从来没有问过她。”林璎在自述中这样说。
林璎不会说中国话,直到21岁生日的时候,她才对自己的家世有所了解:“他(父亲)当时提到了姐姐林徽因,我的姑妈,一个建筑家……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一起参与设计了天安门广场并整理了许多中国古代建筑的文献史料。”林璎看得出来,父亲对这位姐姐很是喜爱。“我想正是出于这种钦慕才使他一直希望有一个女儿。”据说,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果敢独断,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21岁设计出越南战争纪念碑
21年前,林璎因为设计越南战争纪念碑而一夜成名。如今它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但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却饱受争议。
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南战争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最终脱颖而出的是一名年仅21岁的在校大学生,她就是林璎。
当时的林璎,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她的方案是一份课堂作业:这是一座低于地平线,倒V字形的碑体。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如同一本打开的书,又仿佛大地开裂,向两面无限延伸,在到达地面处渐渐消失。它们的走向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在天空的映衬下高耸而端庄,越南战争纪念碑则匍匐着伸向大地,绵延又哀伤。
这一设计方案在问世之初,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一些越战老兵认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这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方案是对战死者的不敬。
然而最终,林璎的方案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1982年10月,纪念碑建成。熠熠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镌刻着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
大量的荣誉和奖励接踵而来,1984年,她获得了美国建筑方面的权威奖项――美国建筑学院设计奖,随后又获得了总统设计奖。
1987年,林璎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她是耶鲁大学有史以来获得该项学位的人中最年轻的一个。
曾经备受争议的越南战争纪念碑早已成为华盛顿最具观赏性的场所之一。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达400万之多。
对东方建筑的兴致远胜于西方
有些事情肯定不仅仅是巧合:比如林璎和林徽因一样都选择了攻读建筑,而如今她又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一样,对环保有了浓厚的兴趣。
在越战纪念碑之后,林璎的事业在建筑、纪念碑和艺术家三者之间循环。她想完成的最后一个纪念碑题为“我们遗失了什么”,用各种多媒体的手段来倾诉对于环境恶化、种族灭绝和习惯迁移的困惑,而环保主义也是林璎近15年来一系列艺术作品的主题。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美国,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意识对她影响。“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致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我曾经非常惊讶自己为什么会与中国建筑存在如此微妙的联系。直到在一次与家人回中国福建的经历中看到了父亲度过童年的老房子,我看到了那些简单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