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及环评工作的应对研究.pdfVIP

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及环评工作的应对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及环评工作的应对研究

第42卷第8期 应 用 化 工 V01.42No.8 2013年8月 AppliedChemicalIndustry Aug.2013 细颗粒物 PM2.5的污染特征及环评 工作的应对研究 陈璐 ,赵东风 ,薛建 良 ,欧阳振宇 ,孙慧 (1.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2.青岛欧赛斯环境与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 266580) 摘 要:综述了国内外对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其来源、化学组成、在颗粒物中所占比重及对环境和 人群的影响效应,并且针对其污染特征,对环境影响评价中PM2.5的相关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工作的发展 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 ;现状监测;影响预测 中图分类号:X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206(2013)08—1517—03 ResearchonthecharacteristicsofPM2.5andtheanalysesaboutit inthe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 CHENLu,ZHAODong-feng,XUEJian—liang,OUYANGZhen—yu,SUNHui (1.CortegeofChemicalEngineering,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 (EastChina),Qingdao266580,China; 2.QingdaoOasisEnvironment&SafetyTechnologyCo.,Ltd.,Qingdao266580,China) Abstract:Research progressoffineparticlePM2.5 athomeand abroadwasreviewed,including its sources,chemicalcompositionanditsproportioninTSPandPM10,aswellastheinfluencesonhteenvi— ronmentandhumanbody,intheperspectiveofthe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Researchesonitsim— plementationin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weredonealso,aswellastheadviceonitsfuturedevelop— ment,basedontheircharacteristics. Keywords: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fineparticlePM2.5;pollutioncharacteristics;monitoring; impactprediction 细颗粒物 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故极易 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转化两种产生途径。① 自然 吸附有毒物质 ,或可进人人体血液并沉积于肺部危 源。自然源包括植物花粉和孢子、土壤扬尘、火山 害健康。此外,PM2.5还能造成大气能见度的降 灰、海盐等,它们在PM2.5来源中占比例很低;②人 低。基于其对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的重要影响, 为源的直接排放。煤炭或生物质的燃烧能够直接排 PM2.5正逐步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和大气污染防治 放一次颗粒物质,如火电厂煤的燃烧、秸秆的燃烧 研究的重点内容。 等。此外,由于城市基础建设处于高峰期,建筑和交 综合治理PM2.5,实现其减排及总量控制,首先 通扬尘在一定时期内是城市 PM2.5的主要贡献者 要求我们对细颗粒物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例如, 之一;③人为源的间接转化。so:、NO NH。或有机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除了将PM2.5纳入常规污 化合物,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