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击化学的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研究.pdfVIP

基于点击化学的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点击化学的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研究

第 31 卷第 3 期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Vol 31, No 3 2015 年 6 月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June 2015 文章编号:1001—7631 ( 2015 ) 03—0241—07 基于点击化学的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研究 李明明,潘鹏举,单国荣,包永忠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摘要:利用氯官能化己内酯(αClεCL )和未改性己内酯(CL )单体的开环聚合制备了氯官能化聚己内酯 [P(CL-co-αClεCL)],然后将卤素转化为叠氮基团,利用叠氮和炔基间的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聚己内酯 (PCL ) 接枝聚乙二醇(PEG )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并研究了接枝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自组装。发现PCL-g-PEG 接枝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为以 PCL 为核层、PEG 为壳层的胶束。PCL-g-PEG 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值为 30~66 mg/L,流体力学半径(Dh )为 104~136 nm。随着接枝链长度的增加,CMC 值和 Dh 增大;当接 枝链长度一定时,随着接枝密度的增大 Dh 减小。 关键词:聚己内酯 点击化学 接枝共聚物 胶束 中图分类号:TQ316.3 文献标识码:A 聚己内酯(PCL )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降解后的产物为CO 和 H O,对环境和人体 2 2 [1] 。但 PCL 无危害。PCL 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已被广泛用于药物缓释和组织修复等领域 结晶性较强,亲水性较差,在体内降解速度较慢,从而限制了其应用领域。文献上对 PCL 末端改性 和嵌段共聚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嵌段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均一性较差。近来,研究人员尝试在 PCL [2-4] 侧链引入活性官能团以制备性能更加优异的接枝共聚物 。 本工作利用卤素官能化己内酯单体(CL )与未改性 CL 的开环聚合(ROP ),制备了侧链卤素官 能化的 PCL ,然后将卤素转化为叠氮基团,再利用点击化学方法,将聚乙二醇(PEG )接枝至 PCL 主链,得到了 PCL-g-PEG,该方法可有效调控共聚物的接枝密度和接枝链长度,同时研究了接枝共聚 物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自组装,所制备胶束材料在药物缓释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空间。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CL (99% ,TCI )、月桂醇(99% ,百灵威)、辛酸亚锡(95%,Aldrich-Sigma )、聚乙二醇单甲 醚(mPEG ,分子量 1 000 和 1 900,Alfa Aesar )、4-戊炔酸(95%,百灵威)、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 , 99%,阿拉丁)、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 ,99%,百灵威)、抗坏血酸钠(99%,阿拉丁)等均为分 析纯。α-氯代 CL (αClεCL )由Jerome 等所报道的方法制得[3] 。CL 经氢化钙干燥 48 h ,减压蒸馏提纯。 甲苯利用氢化钙为干燥剂,加热回流48 h 除水。 收稿日期: 2014-03-10; 修订日期: 2014-06-03 。 作者简介: 李明明(1987—),男,硕士研究生;潘鹏举(1980—),男,副教授,通讯联系人。E-mail:panpengju@zju.edu.cn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4128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ChE-11D05,SKL-ChE-12D06);中央 高校科研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