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docVIP

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

[来源:Z-X-X-K]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 1.B(“在设计、用材、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各方面始终都有统一的严格标准”有误,从原文看,“统一的严格标准”是针对“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提出来的。) 2.B(“这样做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错误,原文并没有认为东西方追求工艺设计和制造上的精美、卓越和典雅等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原文的意思是:精美、卓越、典雅等艺术特征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东西方在工艺设计和制造上追求这些艺术特征,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3.B(“两者的差异正是西方和东方对工匠精神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错误,一是归因不当,两者的差异跟西方更重视刚性要素、东方更重视柔性要素有关,不能绝对化为“正是……造成的”;第二是东西方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是相同的,即“精益求精”。)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文言文阅读(分) 5. C(高丽使入贡,诏馆之。上元夕,与使者宴东阙下,作诗诵圣德,神宗次韵赐焉,当时以为宠。) 6. A(“县令听从他的意见,逮捕审问并流放了马宏”理解有误,原文说“会摄县事,即逮捕验治”是指恰逢毕仲衍代理县里事务,于是逮捕审问马宏,将其治罪。在梳理文中的事件时,要注意省略的主语是谁。) 7.(1)马宏立刻到府里宣扬说:“县吏把兴办乡校的费用都据为私有,又将从百姓那里征收(费用)了。” 【共5分:大意给2分;“诣”(“去”“到”“前往”均近义词均可)、“宣言”(“宣扬”“宣称”“扬言”等近义词均可)、“私”(“据为私有”“私吞”等近义词或短语均可)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永元中,(张衡)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没有应征(不去就职)。 【共4分:大意给2分;“不行”(“没有应荐”)、“辟”(征召)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3)(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一样聚拢来,像回声一样应和,挑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们)。 【4分:大意给1分;“揭”(“高举”“举起”“举着”等近义词均可)、“响”(“像回声一样”)、“景”(“像影子一样”)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示例一:该联描写了宫苑内亭台楼阁淹没于草木之中、落花年年在凄冷风雨中哀叹的衰败景象,于凄凉、清冷的意境中,渗透着浓郁的怀古之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对景伤情),含蓄蕴藉。 【共5分,描述诗句意思2分,意境1分,情感1分,总结景情关系1分。】 示例二:该联用词精当。“迷”字以楼台迷失(消失、掩映、被遮盖等近义表达均可)于芳草之中,侧面烘托出草木之茂盛,表现了宫苑内草木丛生、楼台衰败的荒凉景象。“怨”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落花在年年的凄风冷雨中哀怨(怨恨、哀叹等近义表达均可)凋零,营造出凄凉冷寂的氛围,流露出哀怨伤感之情。 【共5分,能体会出“迷”“怨”二字在诗中的含义2分,能描述“迷”所呈现的景象1分,能揭示“怨”蕴含的情感或营造的氛围1分,能点出任意一种手法“侧面烘托”或“拟人”1分。】 示例三:“处处”“年年”两个叠音词,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突出了宫苑到处一片衰败,年年荒凉如此的景象,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感伤叹惋之情。 【共5分,能指出“处处”“年年”两个叠音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基本作用各2分,能体会情感1分。大意对即可。如只从音韵、节奏等角度答这两个叠音词的作用,最多给2分。如学生选择其它字词来分析其妙处,且言之成理,最多可给2分。】 9.示例一:“汴堤柳”春来依旧抽条吐绿,殷勤地为乌鸦提供栖息之所,与颈联中“楼台”衰败、“落花”哀怨的情状不同,所以说它“多情”;六朝如梦,繁华不再,可“台城柳”并不因历史的盛衰而伤感颓败,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所以说它“无情”。其实柳树本来无所谓“多情”或“无情”,是诗人移情于物,赋予了柳树人的情感,借此来抒发对岁月变迁、繁华逝去的感伤。 示例二:两首诗一说柳“多情”,一说柳“无情”,看似矛盾,实则都合情理,都是诗人情感的外化:曾棨说汴堤柳“多情”,是用年年依旧逢春翻绿、停落栖鸦的汴堤柳反衬人世的无常,突出了物是人非、繁华不再的伤感;韦庄说台城柳“无情”,是用台城柳的翠笼江堤、生机盎然来反衬台城的昔胜今衰,表达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 【共6分。能分别答出诗人为何说汴堤柳“多情”、台城柳“无情”,并意识到“多情”“无情”都是诗人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或都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历史沧桑之感),给6分;如果没有意识到多情、无情的共同之处,最多给5分。如果没有对“多情”“无情”分别作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