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三课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三课要点

* * *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高祖 汉武帝 董仲舒 温故知新:汉代以前儒家思想主张 孔子 春秋乱世,诸侯并起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荀子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 仁政、民贵君轻 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秦始皇 重法家、焚书坑儒 春秋创立,不受重视 战国发展,备受冷落 秦朝,遭到打击 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1、背景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陆贾):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 ——《史记·陆贾列传》 稷下道家改造了《老子》道,指出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把虚静确定为养生根本方法。虚静不仅是养生之道,而且也是治国之道。“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君主根本用不上特别的行为,也可实现平治天下目标。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原因 (1)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吸取秦亡教训(暴政),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3)黄老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2、内容 “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3、特点 (1)以道家为基础,“兼采众家”的学说 (2)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4、影响 (1)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2)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期间,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3)“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基础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2、 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 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②倡导“待时而动” ③倡导“因时制宜” 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史海钩沉、慧眼看历史】 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发生一场大争论。儒生辕固生指斥老子为异端。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勃然大怒,命令辕固生去和野猪搏斗。幸赖景帝保全,辕固生才免于丧命。 武帝即位之初,丞相卫绾奏请罢免信奉韩非之学的人,也因窦太后反对,未能实现。直到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绌黄老邢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双方斗争终以儒家获胜而结束。 有人说,黄老之学失去统治地位,儒学的受独尊,与帝王、太后个人爱好有很大关系。崇信黄老的窦太后死了,黄老之学让位给儒学了。有道理吗? 思维方法:帝王、太后个人爱好只是黄老之学消失与否的直接原因,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思想,它的衰落有着深厚社会原因 田蚡 卫绾 辕固生 窦太后 董仲舒 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的大争论 思考: 汉武帝为何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时的政治经济形势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开发边疆 三击匈奴 出使西域 汉武帝,名刘彻,16岁即位, 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在他统治时期,中国以一个高 度文明、富强的国家闻名于世 中央:设内朝 地方:刺史制, 颁布推恩令 政治、经济上的大一统, 必然要求思想上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创新儒学体系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创立三纲五常的 伦理家 北京天坛:明清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建筑反映天地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独特作用, 最早把天地人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接受是……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进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神的主要用意在于神话君主统治。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