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误区及预防对策.docVIP

试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误区及预防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误区及预防对策.doc

  试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误区及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触犯了刑法的有关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减少了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但是,据我院统计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又有上升趋势:2001年共批捕18件33人,2002年共批捕24件38人,同比上升约15%,2003年1月至5月份为3件16人,同比上升42%,其中,在校学生所占比例大,约占37%.未成年人犯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犯罪问题,它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犯罪根源,需要找准突破口,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因此,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误区,制定有效的对策,对于从源头上彻底遏制和消除未成年人犯罪已尤为必要。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误区   未成年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犯罪群体,由于其犯罪年龄低,社会阅历少,控制和约束自身行为能力差,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陷入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误区,主要体现在:   (一)一味的崇尚“拜金主义”导致价值观取向倾斜。存在这种心理的未成年罪犯约占45%,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劳而获型。这些未成年人往往一味追求物质刺激,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却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为达到目的,却不愿付出应有的劳动,最终只能想歪点子、走邪路,不择手段劫取钱财,导致犯罪。二是攀比型。同不劳而获型未成年人相比,他们的心理状态往往存在一定的目标性,即拿身边的事、物作参照,其犯罪意图非常明显,往往带有一定的报复性质。如胡某(16岁)因赶时髦、迷恋网吧,自己没钱便向同学何某借,因而欠下一笔债务。何某经常当着胡某的面数自己的钱,并且常带着手机到学校玩,使胡某内心很不平衡,当何某向胡某要债时,胡某便产生除掉何、劫取何钱、物的残忍念头,于是伙同王某将何某杀害。   (二)受不良习气的影响,沾染江湖义气,导致人生观倾斜。这类未成年人好事争斗、拉帮结派、讲江湖豪气、哥们义气,认为天底下的事没有干不成的,因此受不得约束,最终在我行我素中触犯刑律,走上犯罪道路。这类犯罪又可分为三类,一是“大哥大”型。他们一向唯我独尊,我行我素,行为霸道,做事专断,不计后果,往往是犯罪的组织者、策划者。如犯罪嫌疑人曹某,才14周岁,是其团伙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其做事霸道,敢作敢为,竟被尊为“头儿”。二是“两肋插刀”型。他们一般喜好拉帮结派,江湖义气重,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积极参与者,也是刑事案件中的主犯,他们往往对团伙中的组织者、策划者言听计从,干事迅速,从不计后果。如曹某等七人团伙犯罪中,除曹某一人外,另外四人均是曹的心腹哥们,在行为表现上尤为积极。三是“盲从”型。多体现在学生团伙犯罪中,他们一方面因怕得罪同伙而加入帮派之中,求取利益保护,另一方面在行为上表现得比较暧昧,起着帮衬作用,如某校15名学生团伙罪犯中,60%以上的只是跟随者,没有积极的语言和行为表示。   (三)内心空虚,盲目追求感官刺激,导致其道德、伦理观念的倾斜。一是盲目追求感官刺激型,这类未成年人多属“早熟”型,由于过早接触色情、淫秽物品,身心遭受侵袭,在性冲动上不能自抑,很容易发生性侵害行为,如张某(17岁)系某高级中学学生,学习成绩本来名列前茅,由于受色情录像的感染,满脑子充斥淫移的东西,致使学习成绩一再下降,2002年夏,他在一次酒后竟将一名不满14周岁的幼女奸污,沦落为强奸犯。二是滋事取乐型,这类未成年人所占比例也较大约占35%,他们由于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既定的人生目标,思维涣散,游手好闲,内心空虚秃废,一旦勾结在一起,便无事生非,无理取闹,引以为乐,很容易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   二、预防对策   (一)家庭、学校共筑预防长堤,培养和增强未成年人自尊、自律、自强意识,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大量的案例表明,缺乏良好的教育而造成的“自我”意识模糊,人生观价值取向不明,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最根本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一些家庭不和睦,父母言传身教不注意方式,对孩子溺爱有加或放任不管,在人生观培养上没有采取耐心而有效的方法,导致未成年人“自我”意识模糊,很容易出现我行我素、金钱至上、好吃懒做、嗜好攀比等不良习性,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二是学校教育管理松散,宗旨偏激,一味追求升学率,对学习成绩差、心理障碍严重的未成年人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致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开始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过早流入社会,接触、感染不良习气。三是家庭、学校构筑防范篱墙不连贯,容易出现防范空白地带,使未成年人犯罪意图轻易得逞。   1、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营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