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pdfVIP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pdf

生态学报2010 , 30 (22) :6297• 308 Acta Ecologica Sinica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 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田大伦1 υ2, 乞υ,33 ,\尹刚强1 ,七4\,方 晰lυ ,项文千化匕扩lυ ,闰文德1 , 2 (口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研究室,长沙 410∞O∞0ω4;卢2.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 4剁10∞O∞0ω4; 3.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会同 418307;4. 国家林业局,北京 100714) 摘要:对湖南会同5 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 种马尾松、棒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 、0.5188 、0.5178 、0.5376、0.5355 gC饵,树种间 同一器官的平均碳密度排序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校树皮;5 种退耕还林模式中活地被物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分别介 于O. 4380--0. 5380gC/g、0.5060--0. 5200gC/g 之间,土壤层(0-60 cm ,下同)平均有机碳密度介于 0.00786--0.01485 gC/g 之 间;退耕还林3a 后,乐昌含笑x 红花木莲j昆交林、杜英 x 乐昌含笑混交林、杜英 x 棒树j昆交林、棒树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比原坡 耕地分别提高了 53.579毛、39.19% 、38.579毛、24.82% ,而马尾松林地下降了 18.72% 。林木不同器官中的碳贮量基本上与各器 2 官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同一造林时间的4 种模式中,以杜英×棒树提交林各器官的碳贮量最大,为 1.219 tC/hm ,杜英×乐昌含 2 笑提交林最小,仅为O. 199 tC/hm ,均以干根碳贮量为最大,占其各器官碳贮量的 57.50% 以上。 5 种退耕还林模式恢复初期的 2 2 生态系统中,土壤层碳贮量最大,为74.518-119.312 tC/hm ,占 96.180% 以上,植被层为其次,在0.633-2.960tC/hm 之间,仅 0.6429毛 -3.820% ,死地被物层为最小。退耕后,棒树林、杜英 x 棒树混交林、乐昌含笑 x 红花木莲?昆交林、杜英 x 乐昌含笑 占 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增加了 19.477 、27.722 、41. 643 、26.821 tC/hm2 ,马尾松林下降了 1.675 tC/hm2 。 关键词:湖南会同;退耕还林;碳密度;碳贮量 Carbon density , stora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 Grain for Green patterns in Huitong , Hunan Province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