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舞人造型小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玉舞人造型小考.doc

汉代玉舞人造型小考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98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鲍晓(1982- ),女,汉,北京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美术史。)      (北京大学 艺术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 玉舞人题材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出现,数量极少,而到了汉代,玉舞人在贵族妇女的佩饰中特别盛行,并且成为汉代最具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的玉佩饰,汉代之后此类题材不再多见。值得注意的是,汉代出土的玉舞人的形制实乃惊人地相似,本文旨在对汉代玉舞人出土情况及造型特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针对玉舞人造型趋同这一特殊现象进行论证,考察其成因之所在。      关键词: 玉舞人;汉代;翘袖折腰   中图分类号:J314.3文献标识码:A      On the Modeling of Han Dynasty Jade Dancers   BAO Xiao      玉舞人题材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出现,数量极少,而到了汉代,玉舞人在贵族妇女的佩饰中特别盛行,并且成为汉代最具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的玉佩饰,汉代之后此类题材不再多见。汉代玉舞人存世很多,有圆雕,有片状,有双人,有单人,有镂空,有线刻,不一而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玉舞人的形制实乃惊人地相似――均为长裙曳地,长袖飘舞过顶,一甩向身侧,作“翘袖折腰”状。本文旨在对汉代玉舞人出土情况及类型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针对玉舞人造型趋同这一特殊现象进行论证,考察其成因之所在。      一、出土情况以及造型特点      两汉时期出土玉舞人的墓主要有: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河南省永城县芒山镇保安山汉墓、河北满城2号汉墓、山东昌乐东圈汉墓、江苏徐州石桥山汉墓、江苏徐州韩山汉墓、北京大葆台2号汉墓、河南淮阳北关1号汉墓、河北定县北陵头43号墓、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三桥镇汉墓、山东五莲张家仲崮汉墓、江苏铜山龟山汉墓、扬州西汉“妾莫书”木椁墓、山东莱西董家庄汉墓等。   从造型形式上看,两汉时期玉舞人可以分为两型:平片类型和圆雕类型,如下表:               总之,汉代玉舞人的造型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其一,都作长袖舞过头顶,做“长袖善舞”状;其二,造型概括兼具夸张之特色,风格上可分为由简到繁的三种类型;其三,刀法简洁有力,雕琢技艺有精粗之分。      二、汉代玉舞人造型趋同成因      1、文化因素――袖舞风尚   由于汉王朝采取的“杂霸而治”方针,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这为乐舞艺术的蓬勃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两汉的乐舞直接继承了先秦的传统,它上继先秦,并融会了国内各少数民族的乐舞,吸收西域等国外各民族的乐舞,形成我国历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它同周代的雅乐、唐代的燕乐以及宋元时期的戏曲一样,雄踞于各个历史的舞台上。汉代乐舞的典型代表为礼仪乐舞(雅乐)、俗乐(杂舞)、‘角抵百戏’、‘中外各民族乐舞’等”。注:(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汉代玉舞人为“杂舞”中的长袖舞造型。长袖舞始于战国,汉代是长袖舞艺术水平的巅峰时期,具文献记载,长袖舞的舞姿形式多样,轻柔婆娑,从皇室贵族到市井百姓,都为这种“翘袖折腰”的舞蹈而倾倒。玉舞人的造型正是对汉代舞者长袖善舞、腰身轻盈的传神写照。   长袖舞显著的特点是舞人无所持,仅凭籍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来传达情感,类似于我国现在舞台艺术中的水袖。?长袖舞的服式主要有上下同宽的狭长袖,上下同宽的宽长袖,宽袖齐腕再由腕内延伸出一段窄长袖。汉代长袖舞形式有柔婉、健朗、诙谐多种,多表现对称和变换之美。长袖舞是男女皆宜的舞蹈,在广场、庭院、殿堂均可表演,既可单人独舞、二人对舞,也可多人群舞。考古发掘的汉玉舞人中很多是成对出现的,二人对舞在长袖舞中十分常见,汉代的对舞包括女子长袖对舞、男女长袖对舞、男子博袖长袍对舞、男子常服小袖对舞以及男女折袖对舞。舞人的服饰虽然随舞蹈节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大都是宽袖束腰,长裙曳地,给人以一种飘然欲仙之感。玉舞人佩的舞姿表现出上层统治阶级宴乐或祭祀中舞蹈生动场面,所谓“嫱媛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绮室”。注:(《后汉书#8226;宦者传》。)      《后汉书#8226;书行志》记载了当时首都洛阳城的女子中间盛行一种“折腰步者,足不在体下”的走路姿态。随之,这种走路姿态被引入舞蹈之中,“折腰、翘袖、足不在体下”也成为汉代最为典型的舞姿。袖舞的表演要旨,是在挥舞长袖的同时,还要摆动婀娜的细腰,也即所谓“舞袖”与“舞腰”。东汉的张衡在《舞赋》中也谈到了“翘袖折腰舞”的美学特征:“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绰约闲靡,机迅体轻。”傅毅《舞赋》中描述道:“华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