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在”词性研究与语法化研究.docVIP

汉语文字“在”词性研究与语法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文字“在”词性研究与语法化研究.doc

汉语文字“在”词性研究与语法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130-02   摘要:“在”是古今汉语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且出现时间较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大量出现。本文选取了上古时期的一些传世文献材料,拟对其中出现的“在”字的用法进行系统的考察,并探寻“在”语法化的过程。   关键词:在;用法;语法化;文字学      古汉语文字学界对上古汉语“在”的词性,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在”只有动词的用法,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在”兼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从目前的材料整理来看,汉代以前的文献中,“在”作为介词的用例并不多见,汉代以后才逐渐增多。那么“在”语法化的过程和细节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介词和动词的区别及鉴别标准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春秋左传》中“在”的用法      《春秋左传》(下简称《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著作,在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先秦时期宝贵的语言资料。对于《左传》的语法研究,从晋代杜预为《左传》作注开菇就有零星论述,后世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杨伯峻、何乐士、管燮初、赵大明、王鸿滨等一批学者对《左传》作的专题研究,就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科学系统的理论成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对《左传》中出现的“在”考察如下。   《左传》中的“在”共出现468次,其中多数用为动词,共435例。例如:   连称有从妹在公宫。(《左传?庄公八年》)   有文在其手曰友。(《左传?阂公二年》)   今君虽终,言犹在耳。(《左传?文公七年》)   天子在,而君辱稽首,寡君惧矣。(《左传?襄公三年》)   今君在国,女用兵焉。(《左传?昭公元年》)另外,“在”作为介词的用例有33例。   (一)介引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在《左传》中,介词“在”多用为介引动作行为发生的住所,从介词短语所处的句法位置可以看出,“在十处所”多数是位于谓语动词后的,表示动作到达或状态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如:   明日以表尸之,皆重获在木下。(《左传?宣公十二年》)   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左传?襄公十一年》)   寡君使瘩闻君不抚社翟,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左传?襄公十四年》)   名藏在诸侯之策,曰:“孙林父、育殖出其君。”(《左传?襄公二十年》)   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亡矣,幸而获在吴越。(《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左传?昭公十二年》)   兹不毁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效底。(《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藏在周府,可覆视也。(《左传。定公四年》)   (二)介引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1.位于谓语动词之前   在晋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放是即位。(《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泵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2.位于谓语动词之后   死在朝夕,无助天为虐。(《左传?昭公二年》)   当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左传?昭公五年》)   (三)介引动作行为关涉的对象   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左传?昭公九年》)   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左传?昭公九年》)   民人之有谋主也。(《左传?哀公十一年》)      二、《史记》中“在”的词性分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历史、文学和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它的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民族学、医学、军事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很多方面,记录了西汉时期语言的实际面貌,是研究当时语言特点的宝贵材料。对于《史记》的研究,前人己经作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很多卓著的成果。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史记》中出现的“在”进行彻底地考察,对其动词和介词用法加以分析。   《史记》中的“在”字共出现814次,其中大多数仍然还是用为动词,这一点也是没有争议的。举例如下:   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魏国。(《史记?三代世表》)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史记?乐书》)   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史记。晋世家》)   今楚兵十余万在方城之外。(《史记?韩世家》)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史记?刺客列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