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之后是消失.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沧桑之后是消失.doc

沧桑之后是消失   杨献平:1973年生,河北沙河人。原生态散文写作理念提出者、概括者和实践者之一。曾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首届“QQ作家杯”散文类特别奖等。著有散文长卷《匈奴帝国:刀锋上苍狼》(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从沙漠开始的道路》、《我们周围的秘密》及诗歌集《西域之诗》、合著《原生态散文十三家》(百花文艺出版社)等。现居额济纳。主持《散文中国》系列书籍。      石阶的巷道一直向上,尽头长着一排椿树。树下是茅厕,对面是红石砌垒的屋脊。初春时节,尚未生芽的树枝,在风中,把雨迹斑斑的青石房顶比划得支离破碎。这座房屋的创造者是我们的曾爷爷,或者还要再上一辈。它生成和伫立的时间横跨二十世纪,又与我们一起走到今天。   大致是1988年,父母亲盖了新房子,搬离了奶奶为他们修盖的房屋,到另外一处生活;随后,爷爷奶奶也搬出了曾奶奶年久失修的房屋。时间的本质是沧桑,沧桑之后是腐朽和消失。很多年过去了,那座房子蛛网遍布,不受惊扰的尘土填满了寂静的空间。从那时候开始,它就成为了我们家的仓库,除了偶尔“放”和“取”东西,余下的时间里,一把铁锁和两扇日渐腐朽的木板门,切断了它与人世生活之间的所有关联。   作为这房子最后的主人,从离世那一天算起,曾奶奶在人世浑然不见的时间,距今已有四十年了,她那具曾经的肉身,在深深的地下,骨肉成泥,然而我仍旧记起她――三岁或五岁那年初春的上午,稀薄的阳光穿过黑洞洞的门扉,我跟着母亲,踏上光滑的石头台阶,进门,蛋黄阳光正照在正墙下的黑木桌子上,上面摆放着鸡蛋、饼干、刚出锅的馒头,还有一包好看的糖块。炕上,一个老人仰躺着,白发披在枣木炕沿上,不断发出哼哼声――疾病在她身体里进行着致命的战争。   母亲上前说了几句话。老人止住呻吟,对身边一个中年妇女说:给孩子拿点吃的――我没要,母亲替我接住了。我看着糖块和焦煳的饼干,想吃又不敢吃――潜意识里,我总觉得那里面爬满了可怕的虫子,它们纷纭翻滚,异常强大……   几天后,麦场上搭起一座黑布棚子,一口红漆棺材放在正中,很多人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跪在前面哭哭啼啼;还有一些人,在哭的人堆后面走来走去。   母亲也在其中,她告诉我,你老(曾)奶奶死了,你就在院子里待着,千万不要去灵棚。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切在明晃晃的日光中进行,人脚掀起的灰尘无孔不入,在阳光下灿烂明亮,一直到被庞大的黑暗迅速淹没。第二天一大早,阳光又照在麦场的灵棚上,人像蚂蚁一样蠕动,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中午时分,中秋的阳光照得地面上的甲虫总是寻着阴凉跑――很多人抬了棺材,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在大片哭声簇拥下,消失在长着三棵柏树的老坟地。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死亡和出殡事件,一个活了八十多岁的老人,从十九世纪末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后期,一个人的生命跨度已经涵盖了庞大的王朝和历史――只是我至今不知道她的姓氏乃至娘家在哪里,只记得一个人在我生命的最初,以死亡的方式在另一个人内心留下痕迹。半年后,原先住在另一个村子的爷爷奶奶搬了进来――换了炕席和一些新的被褥,两个活生生的人,就睡在死者生前的地方。   我想这是奇特的一种因袭,人不断被自己创造的人所替代,肉体之外,还有灵魂,灵魂之外,还有世俗――如此,我觉得蹊跷而又理所当然。村里有人说,曾奶奶和曾爷爷在那座房子墙缝中塞了好多银元和铜钱。   银元和铜钱,我不知道它们的现时价值。总是觉得,爷爷奶奶睡在曾爷爷和曾奶奶炕上,肯定有很多挥之不去的东西被他们重复了,比如生命的活跃和安静,时光的冲洗和命运的包裹,甚至还有曾奶奶所患的疾病――我从来没见过和曾奶奶一起生活多年,生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曾爷爷――我总是在想他是怎样一个人。在兵荒马乱,到处杀戮和焚烧的年代,他和曾奶奶经历了什么,看到和做了一些什么?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曾爷爷和曾奶奶,再伟大的历史进程也与他们无甚关联――比如五四运动、北伐、抗战、解放、新中国、大跃进和“文革”――但值得庆幸:他们在我这个后世子孙的内心留下了不灭的记忆。当骨肉消匿,灵魂不再,还有一个活在世上的人用文字复述――家中至今还存着曾爷爷于民国和五十年代初期购买他人田地的契约。   契约被一张油纸包裹,被时间沉埋。或许比人本身更为确凿。我8岁的时候,烟熏火燎的日常生活,已经将发生过死亡的房子熏得一派温暖。我也浑然忘了幼时记忆,每天晚上,早早吃过饭,就到爷爷奶奶家去睡。爷爷是村里少数识字的人,看过好多古书。要不是“破四旧”,那些线装的书说不定还站在我的书柜里。   爷爷总是说一些神鬼狐妖,僵尸仙女。我吓得钻进被窝,涔涔地出了一身冷汗。又一年秋天,村里一个堂曾爷爷去世了。当晚,和爷爷奶奶睡在曾奶奶的炕上,黑夜像是一些轻浮的铁粉,飞速滚动。睁开眼睛,我看到墙壁蠕动着好多人,像蚂蚁一样黑,装束简单,步履匆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