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名片式人物对垒.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沪港名片式人物对垒.doc

沪港名片式人物对垒      城市以人为本,提到现当代中国最为耀眼的两座明星城市,不能不提起两座城市各自明星式的人物。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代,无论在商界、文化界、影视娱乐界还是体育界,沪港两城都不断涌现出精英人物,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各自城市的范围,影响着世界,他们扎根在各自的城市,代表的却是中华民族,他们最能体现两座城市各自的城市精神。      商界:李嘉诚VS郭广昌   若谈香港商界城市名片式的人物,李嘉诚、包玉刚、李兆基、霍英东、郑裕彤、邵逸夫等名字便会跃然纸上,而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无疑又是个中翘楚。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的李嘉诚,14岁时被迫辍学,开始谋生之路。不到20岁,李嘉诚便升任为一家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并给这家小厂取名为“长江”。自此之后,李嘉诚与“长江”一路走来,成就了包括塑胶花、房地产、码头、零售以及电讯等各领域的商业帝国,使得“李嘉诚”这三个字几乎成为白手起家的商业经典的代名词。   人们不断探究李嘉诚成功的商业秘诀,而功成名就的李嘉诚,谈商道时却喜欢不断宣称“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的道理。因而,“人生哲理”也成了解读李嘉诚的出发点。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此名言一直被人们当作豪言壮语来引用。但是,李嘉诚对这句名言的阐释却与众不同,他知道,“支点”不应该是等别人给的。李嘉诚说:“支点的正确无误才是结果的核心。这门功夫倚仗你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力,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见的联系之层次和次序。今天很多公司只看见“千斤”和“四两”的可能性转化,而忽视了找到支点的可能性。”   资本运作则成了李嘉诚精算出的撬动商界的“支点”之一。早在1979年,“长江”购入了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数十年里,和黄的系列动作成了资本运作的典范。例如,不惜累计亏损数百亿港元,李嘉诚几年来坚持布局和黄在欧洲各国的3G业务:买牌照、出售公司股份、将公司分拆上市等等。由此可见,李嘉诚凭借自己在资本层的实力打持久战的决心和毅力。   从香港到上海,李嘉诚也开始频频出手:地产、码头、日化等行业,经常看到李氏父子活跃的身影。   在上海,有一个从李嘉诚那里学到的资本运作本领并用于创业的书生,他就是被称为“上海的比尔?盖茨”的郭广昌。   1992年,25岁的郭广昌和梁信军等人开始创办复星公司的前身广信。后来郭广昌转攻房产销售及生物制药等领域。1998年,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2001年,复星用“增资―扩股”方式连续收购了“豫园商城”和“友谊股份”,2003年又收购了“南钢股份”。郭广昌自称,这一系列收购,受李嘉诚收购“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案例启发不小。   郭广昌曾说过:“李嘉诚没有什么专业,投资就是他的专业,用产业来嫁接资本市场。李嘉诚做企业的模式值得复星学习,李嘉诚是地产大王、码头大王、信息产业大王,产业做得很成功,而这为他在资本市场建立了很好的声誉。”   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成就了李嘉诚事业的起点,而如今的上海,让郭广昌也找到了勾勒宏伟商业蓝图的感觉。      文化界张爱玲VS金庸   上海-香港“双城记”一度是文化界探讨的热点话题。这个热点话题中的首选热点人物,非张爱玲和金庸莫属。   张爱玲在其小说《倾城之恋》里,总结女主人公白流苏的命运时,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而文学批评家柯灵说:“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   香港的战事成了张爱玲许多作品的背景,而上海却是“张爱玲”这个传奇的真正背景。   5岁,张爱玲开始在私塾读《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7岁尝试写第一部小说,但没有完成。8岁时,全家从天津返回上海。10岁,进入黄氏小学,母亲为她改名:张爱玲。1939年的夏天,考入香港大学文科。太平洋战争爆发,返回上海。而战时的香港给她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1943年5月,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在周瘦鹃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连载。接着,她的一系列小说、散文在上海各家杂志上出现。上海掀起了第一次“张爱玲热”。 上世纪的40年代也被认为是张爱玲创作的黄金时期。1955年,张爱玲离开香港去了美国。1995年,张爱玲在洛杉矶去世。   在张爱玲去世前的1993年,4本张爱玲《传记》出版,读“张爱玲”热潮在上海再度翻涌。   《封锁》这部短篇被视为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一个寓言。在那个焦灼而混乱的时代,成就了张爱玲作品异常的流光溢彩。   老上海的公寓、电车,成了张爱玲作品无法回避的意向。张爱玲不喜欢应酬,公寓的阳台是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