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舆论及引导.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大学生舆论及引导.doc

浅析大学生舆论及引导   摘要:大学生舆论是大学生对社会(校园)现象、事态表现出大致接近的意见、建议、情绪、态度的总和。把握大学生舆论的形成、控制、引导,以及反向舆论的化解,对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舆论;引导      一、舆论和大学生舆论      现代舆论学对于“舆论”一词界定颇有考究,内涵较为严格。早在1762年,法国学者卢梭便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公众”与“意见”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众意见”的概念,即法文的0plnln0 Publlque,英文的publlc,并进行了论证。实际上,中国的部分古代文献如《三国志?魏?王朗传》、宋人苏舜钦所著《诣匦疏》等中也有与此“公众意见”大致接近的“舆论”一说。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这都不是“舆论”的完整定义。直到1922年,美国人沃尔特?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较为系统、全面的对“舆论”一词作了界定后,舆论的概念和定义才变得更加清晰。后人同时认为,《舆论学》的出版代表了现代舆论学的正式形成。   近年来,“舆论”越来越成为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学者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词。那么,舆论究竟是什么?李普曼对舆论的定义是――“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于自身、别人、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对人类群体或以群体名义行事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在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所谓舆论,就是指公众对社会现象或社会事态等表现出来的大致接近的意见、建议、情绪、态度的总和,并且这些意见、建议、情绪、态度对社会现象或社会事态起着影响作用。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个群体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所谓大学生舆论,应是指大学生对社会现象(校园现象)或社会事态(校园事态)等表现出具有一致性的意见、建议、情绪和态度的总和,并且这些意见、建议、情绪和态度对社会现象(校园现象)或社会事态(校园事态)起着影响作用。大学生舆论既体现了舆论的普遍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      二、大学生舆论形成及特点      鉴于大学生舆论是大学生对所关心的事物所持有的各种意见的总和,笔者认为:大学生舆论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集体的概念,应是随着个人意识在传播中与他人意识的交流不断积累形成的,是大学生这个群体知觉和意识的集合体,任何学生个体的意见和情绪都只是构成大学生舆论的要素。因此综合来看,大学生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群体性。大学生舆论反映的是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活动,而不简单是某个学生的心理情绪,只有一定范围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才构成大学生舆论。国内著名传播学研究学者陈力丹先生认为,舆论的形成需要有一定量的边界。学界普遍认为,在一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持某种意见人数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开始对整体产生影响,便可作为判断舆论形成的数量起点;反之低于三分之一的,不能称为舆论,只可称为少数人的意见。如果某种意见达到总数的约三分之二,那么可以说这种意见已成为主导意见,这种主导意见就是舆论。当然,群体性的特点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叠加上。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群体的存在是以群体成员直接或者间接的交流为前提的,由于大学生们大多处于校园这一共同的活动范围,因此他们内部的交往和交流十分普遍,加之其普遍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使得大学生舆论的群体性特征更加明显。   (二)渐进性。大学生舆论的形成初期是一个分散的萌芽状态,参与者少,分布面也不广。例如,有个别学生在校内超市买到“过期牛奶”,当事者由此会对学校食品安全环境产生个人意见,但此时的意见或对此事的看法、态度仅仅还停留在当事学生即个别学生口头上,对于此事的学生舆论尚未形成,或者说还只是学生舆论形成的最初期。鉴于舆论是“总和”这一特点,可以肯定舆论是各种个人意见的综合,但这种综合绝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要经过一个传播、吸取(扬弃)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里边包含着议论、仿效、说服、劝导等形式和途径。“过期牛奶”出现后,当事学生可能在同学中谈论此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学生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尽管他们并不清楚“过期牛奶”是不是真的“过期”了,但他们反复听到有人议论此事,便逐渐表现出和当事学生相似或相近的态度,也就逐渐形成了对该事件的大学生舆论。   (三)趋同性。当代大学生是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一代,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得他们自身性格特点格外鲜明。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热情和敏感,这决定了大学生舆论具有趋同性:即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往往比较一致。同时,大学生处在特定的生活空间里,在校期间和社会的接触、对社会的了解相对较少,耳闻目睹的基本来源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