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先谦编选《续古文辞类纂》的诸多原因.docVIP

浅谈王先谦编选《续古文辞类纂》的诸多原因.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王先谦编选《续古文辞类纂》的诸多原因.doc

浅谈王先谦编选《续古文辞类纂》的诸多原因   摘要:在“汉宋之争”从未停止过的清代,王先谦作为一位清末著名的经学大师,却编选了《续古文辞类纂》,而且文章的作者大都是桐城派的作家或是与桐城派有关联的人物。这似乎使人们觉得不太符合常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外部原因,如社会原因、文学思潮、文坛现状;二是作者自身原因,如观念的改变、作者的思想。   关键词: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原因      王先谦, (1842年-1917年)字益吾,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 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书院、城南书院院长。曾有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等称号。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编有《十朝东华录》、《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续古文辞类纂》等。   《古文辞类纂》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姚鼐所编纂的,他以宋儒之学为治学之本,指斥考据的汉学家舍本逐末。而王先谦作为一名经学大师,却编选了《续古文辞类纂》。这本书出现在这其中必然有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原因,二是王先谦自身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作家是社会中的一员,因此,作家思想的转变与其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学思潮、文坛现状等都是促使王先谦思想转变的几个因素。      (一)社会背景。   王先谦生活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所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天平天国运动宣传的“拜上帝教”给经学家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这使王先谦的思想也受到了较大的震动,他认识到农民战争的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以章旬训诂为主要内容的考据之学相对来讲是脱离社会经济事务的。因此,他对具有维系世道人心作用的义理之学开始有了较高的重视。他所关注的视角逐渐向宋学转移,希望能够通过宋学来挽救衰败的文坛。      (二)文学思潮。   鸦片战争之后,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促使“经世致用”的思潮广为传播,在文学领域,曾国藩于桐城派传统的“义理、考证、文章”之外,有意突出了“经济”,以其“经世致用”思想有力地拓展了桐城派的文学理论。这对于近代文学思想有较大的影响。近代以来,“经世致用”成为清人编选的清人古文选本的一个显著特点。   此外,“宋汉合流”已经成为当时的学术发展基本趋势。顾炎武在清初就提出“汉宋兼采”,乾嘉时期的汉学家胡承珙也提出:“治经之法,义理非训l诂则不明,训l诂非义理则不当。二者实相资而不可偏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经学家们开始对能够维系世道人心的宋学重视起来,因此,许多经学家提倡“汉宋兼采”。虽然他们实际上还是提倡经学,但他们也很注重以宋学为主的古文。   从王先谦所选的文章种类中,我们可以看出“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在《续古文辞类纂》中,王先谦按照《古文辞类纂》的编写体列,按文体分类编纂,但奏议、说、诏令,颂、辞赋等几类没有编选。      (三)文坛现状。   王先谦在《续古文辞类纂序》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文坛现状:“逮粤寇肇乱,祸延海宇,文物荡尽,人士流徙,辗转至今,困犹未苏。京师首善之区,人文之所萃集,求如昔日梅曾诸老,声气冥合,箫管翕鸣,邈然不可复得。”   正是因为看到这样的文坛现状,王先谦发出这样的疑问:“有志之士生于其间,谁与祓濯而振起之乎?观于学术盛衰升降之源,岂非有心世道君子责也?”很显然,王先谦是以“有志之士”、 “有心世道君子”自居的,他想为振兴文坛的萧条现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怎样才能更好地影响文坛呢?选择宋学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却不能仅仅依靠自己写作。因此,他想到了对清代古文有重大贡献的姚鼐,想到了姚鼐所编纂的《古文辞类纂》。于是,他就接着往下选编桐城派作家的古文。      二、作者自身原因      一个作家思想观念的转变,除了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有关外,他自身的性格和观点也是影响其思想观念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作者的自我觉醒。   既然汉学不能够改变社会现状,不能够“经世致用”,那么,王先谦自然就会想到用宋学来挽救人心,挽救世道。宋学之长,在其对于思想领域的推进。因此,王先谦就开始注重宋学,注重具有代表性的宋学代表作家――姚鼐。姚鼐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就是《古文辞类纂》,如果对其书进行续作,并将桐城派的后进文人之作选编出来,这不仅是对桐城派的贡献,更是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   从Ⅸ续古文辞类纂序》中可知,王先谦对姚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桐城派古文也很重视。他提到姚鼐时十分敬重:“惜抱自守孤芳,以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一缺。义理为干、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故其为文、源流兼赅,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