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VIP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猜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直觉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意识;猜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审视我国学生的创造性现状,情况是令人担忧。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的学生成绩好,但胆子小,老师没讲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朱棣文教授也说过,美国学生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有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中,95%以上的人不能或不会进行各种创造发明活动。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和习惯,教育他们要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模式,大胆提出新的见解,是他们逐步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品质。下面从几方面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认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从两方面培养创造意识:   (一)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毫无好奇心、兴趣,那么他要学好数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数学教师应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数学美:语言的简洁美、式子、图形的对称美、相似美,定义的确凿美等;通过学生自己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来展开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牛顿的突发奇想,提出:“苹果为何不往天上飞”,这个问题使他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可见,问题意识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催化剂。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做到:①不能满足于对数学材料的逻辑分析,要完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②适当提出一些不完整的数学材料,使学生形成有待继续探究的学习情境;③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④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二、通过猜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解题与数学发现一样,类比、归纳是获得猜想的两个重要的方法。所谓归纳,是指通过对特例的分析来引出普遍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归纳、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通常都是在通过类比、归纳等探测性方法进行探测的基础上,获得对有关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的猜想,然后再设法证明或否定猜想,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通过归纳猜想可以探索数学规律,帮助解题;通过类比学习新知识,寻求解题思路,推广数学命题。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培养猜想能力的基础。   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后,才能有更好的猜想,布鲁纳教育改革的失败告诉我们在学生还没有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前,就去“猜想”,去“发现”,必然会陷入“尝试错误”的学习中。   (二)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加速“猜想”能力的催化剂。   中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不满足于知其然,迫切要求知其所以然,他们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本质,喜欢争论,喜欢探索.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学生,必然会激起他们的活泼的思维活动,促进他们去观察、去分析、去猜想、去探索,从而养成善于猜想,勇于探索的思维习惯。   (三)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模式与方法是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可靠途径。   猜想有一定的模式与方法.我们应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数学教学实际,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和探索精神.猜想的模式有三种:   ①观察―实验―猜想,欧拉说过,观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许多性质是由观察所发现,并且用严格论证确定其真实性之前就被发现了.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某些数学命题的特征,努力发现其中的规律,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出数学模型的猜想.这样,既可以为我们寻求出解题方法,又可以发现新的结论。   ②类比―联想―猜想,波利亚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类比的方法将概念延伸,推广和迁移,灵活运用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索和预测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抓好类似概念的类比,教学两复数的商的化简时,可由两无理数的商的化简是分母有理化,其目的是将商化为一个无理数,那么能否把两复数的商化简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